糖,是甜蜜的象征。同时,糖也给人们带来无限负担:肥胖、龋齿、皮肤变差、内分泌紊乱、血糖波动……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后发现,长期高糖饮食者的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者短10~20年。
“控糖”正成为时下最流行的养生方式,但你知道“控”的到底是什么糖吗?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众多糖里最改控的是哪一种,教你在不牺牲美味的同时科学控糖。
受访专家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刘石平
众多糖里,最该控制“添加糖”很多人把碳水化合物和糖画上等号,从而拒绝主食。
实际上,碳水化合物并不是单纯的“糖”,还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多糖,乳糖、麦芽糖等双糖,果糖、葡萄糖等单糖。碳水化合物又可分为天然糖和添加糖。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刘石平表示,在人体内,添加糖的代谢与天然糖没有差别,最终都会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
但添加糖的“罪行”在于“热量高、营养低”:
- 蛋糕、饼干等食物中添加糖(白砂糖、红糖、玉米糖浆、蜂蜜和葡萄糖)含量高,但维生素、膳食纤维、蛋白质的含量低;
- 同质量的粗粮不仅含有碳水化合物(天然糖),还有膳食纤维以及钾、铁等微量元素。
添加糖多,心脑血管病风险高
如果保持每天的热量摄入不变,摄入过多添加糖势必会挤占其他营养物质的占比,导致蛋白质、脂肪摄入量不足。
正常人每100毫升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为80~120毫克。
糖分摄入过多时,血糖水平会过高,机体首先将其转变为肌糖原、肝糖原,储存在肌肉、肝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