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遇到一位患者,听人说喝枸杞菊花茶能清肝明目,对身体好,便每天大量饮用。一段时间后,他不仅没感觉身体变好,反而时常腹痛、腹泻,整个人也没精神。经诊断,是养生茶喝法不当惹的祸。如今,养生茶备受青睐,可要是喝不对,不但养不了生,还可能伤身。据统计,90% 的人在喝养生茶时,常犯下面这 3 个错误。
中医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不同体质适合的养生茶不同,若不辨体质乱喝,易出问题。
阳虚质人群,阳气不足,常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凉、喜热饮等。这类人若喝寒性养生茶,如金银花茶、苦丁茶,会让体内阳气更虚,加重不适。数据显示,阳虚质人群错误饮用寒性养生茶后,约 80% 会出现身体不适,如腹痛、腹泻、乏力等症状加重。
阴虚质人群,体内阴液亏虚,有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表现。若饮用温热性养生茶,像桂圆红枣茶、生姜茶,会使体内虚火更旺,出现上火症状,如口腔溃疡、牙龈肿痛、便秘等。在阴虚质人群中,因误喝温热性养生茶导致上火的比例超 70%。
痰湿质人群,体内痰湿积聚,体型多肥胖,常感身体困重、胸闷腹胀、舌苔厚腻。这类人若喝过于滋补的养生茶,如人参茶、黄芪茶,会加重痰湿,阻碍脾胃运化,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症状。有研究表明,痰湿质人群乱喝滋补养生茶,约 65% 会出现脾胃功能受损的情况。
所以,喝养生茶前,先辨明自身体质。可找专业中医师判断,也对照体质特征自查。阳虚质可选性质温热、能温阳散寒的养生茶,如肉桂茶、干姜茶;阴虚质适合滋阴润燥的,如百合麦冬茶、玉竹沙参茶;痰湿质宜选健脾利湿的,如薏米红豆茶、陈皮茯苓茶。
很多人认为养生茶原料都是天然的,可随意搭配,这想法大错特错。养生茶药材搭配有讲究,随意搭配可能影响效果,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比如,甘草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等功效,与其他药材搭配能增强疗效。但甘草含甘草酸和甘草次酸,与利尿剂同用,会使体内钾离子排出过多,引发低钾血症。有报道称,因同时服用甘草养生茶和利尿剂,导致低钾血症的患者不在少数。还有人将金银花与黄芪搭配,金银花性寒,黄芪性温,两者药性相反,搭配在一起,不仅削弱养生功效,还可能使身体阴阳失衡,出现不适。
再如,有些人自制养生茶时,不了解药材特性和剂量,随意抓取,导致剂量不准确。像决明子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作用,若大量服用,易引起腹泻,还可能损伤肝脏。研究显示,长期过量服用决明子的人群中,约 30% 出现肝功能异常。
喝养生茶,若想自行搭配药材,先咨询专业中医师或药师,了解药材特性、功效、禁忌及合适剂量。遵循医嘱,别随意增减或更换药材。若购买成品养生茶,仔细阅读说明书,查看成分和适用人群。
养生茶有一定保健作用,但不能当水长期大量喝。养生茶中的药材有偏性,长期大量饮用,会打破身体阴阳平衡,引发健康问题。
以胖大海为例,它能清热利咽、润肠通便,对风热犯肺或肺热炽盛引起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有效果。但胖大海性寒,长期大量喝,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有数据表明,连续饮用胖大海茶超两周,约 40% 的人会出现脾胃不适。
还有枸杞,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深受大家喜爱。可枸杞温热身体效果强,过量饮用,易上火。特别是体质偏热人群,更要注意。在体质偏热且过量饮用枸杞茶的人群中,约 75% 出现上火症状,如流鼻血、牙龈出血等。
此外,有些养生茶含咖啡因,长期大量饮用,会影响睡眠,导致失眠、多梦等问题。而且,长期大量喝养生茶,会加重肾脏负担,影响肾脏排泄功能。
喝养生茶要控制量和时间。一般每天冲泡 1 - 2 次,每次用适量药材。症状缓解后,及时停喝。若有基础疾病,喝养生茶前咨询医生,避免影响病情。
喝养生茶是为养生保健,若犯这 3 个错误,反而伤身。辨明体质、合理搭配、适量饮用,才能让养生茶发挥作用,守护健康。若饮用养生茶后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