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夸张吗?也许不是,但前提是你得真练、会练、坚持练。
说到底,大多数人对“呼吸”这件事的理解还停留在“活着就行”的层面。
呼吸的方式决定了你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简单点说,呼吸急促易怒焦虑,呼吸缓慢放松稳定。
这种神经系统的开关,直接影响心跳、血压、甚至胰岛素分泌。
你有没有观察过自己在焦虑、紧张、生气时的呼吸?是不是短促、急促、胸腔用力?而在放松、安详时,自然是腹式、柔和、缓慢。这不是心理学,是生理反应。
而血糖和血压,恰恰就和这种长期的神经系统紧绷密切相关。
很多老年人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量血压,看到数字高了,心跳跟着就快了,然后血压更高,进而吃药。
这种“数字恐惧循环”会导致神经系统持续兴奋。你以为你在监控健康,实际上你在制造波动。
如果这时候能静下心来做个缓慢深呼吸,哪怕只是五分钟,效果往往比吃半颗药还明显。
深呼吸不是大口喘气。
真正有效的深呼吸,是缓慢、有节奏的腹式呼吸。一般推荐的节奏是: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
这样一来,每分钟呼吸次数控制在5次左右,大脑得以休息,迷走神经活化,血管扩张,胰岛素敏感性提高。
这背后不是玄学,而是实打实的生理机制。2023年的一项系统性回顾研究发现,持续8周的呼吸训练可以显著降低收缩压与空腹血糖水平,其中部分参与者的收缩压下降高达15mmHg,空腹血糖下降幅度达30%~40%。
这些人都在配合其他生活方式管理,但呼吸训练的独立作用也被明确肯定。
很多人对呼吸训练嗤之以鼻,觉得这无非是心理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