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的正确训练方法图解,20个真功夫训练方法

首页 > 健身 > 作者:YD1662022-11-24 22:25:08

第一节 心意拳的修炼

什么是修炼?在传统武术中,凡是由内气带动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修炼;凡是人为而做的形体动作却不带有练气养气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修炼。在中华传统武术中,各门派各拳种,都知道练气养气的重要性,心意拳同样如此。

心意拳是讲“天人合一”的。心意拳的“天人合一”修炼是采天地之阴阳灵气,用以培补人的自身,以达到均衡阴阳、调和气血、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这样一个目的。俗话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心意拳的“七步丹田功”正是修养人身的精、气、神的。

我们知道心意拳讲究周身六合,心意合一,它是以心意支配六合,以六合贯通心意的,所以,心意拳的丹田功,就是在练通三节(天、地、人)、达四梢、运五行,修炼先天之元气以培补后天之精气,以达到三还九转,返璞归真的。心意拳的气,就是丹田浑元气。心意拳的内气养练要本着用意不用力的原则,心平气和地循序渐进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练好,才能功成圆满。心意拳在练时要“眼前无人当有人,眼前有人当无人”,是非常重视实战搏击的,但实战技击只是心意拳的一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没有内气的心意拳家,在实战搏击中想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心意拳认为,“有气才有力,无气则无力”。练习心意拳不能老想着打人,想打人心必动,心动就会心浮气躁,心浮气躁就不能平心静气地去修炼,心浮气躁就会内里生火,内里生火功夫就练不成。

从前对于心意拳的内功特别是丹田功的修炼是秘而不宣的,今天,为了弘扬心意拳,我将此功法介绍出来,以飨学者。

一、心意拳的丹田是指哪里?

练习心意拳,经常用到“意守丹田”和“气沉丹田”这两个词。练心意拳的人认为:“练成丹田浑元气,走遍天下无人敌。”心意拳家非常重视对丹田功的锻炼。但是,在“丹田”问题上有很多争论,有的说没有“丹田”,有的说有“丹田”。到底有没有丹田呢?道家始祖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按照老子的理论,我们可以推知,丹田只是一个名字。自然界里,天地万物,原无名称,只是后来人给它起个名字,因此名称只不过是个代号而已。我们是东方人,研究的是东方的中华传统文化,就一定要遵循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文化来研究。因此,按传统文化的观点,丹田是有的。丹田是名,是指人身体上某一部位的名称,它是人们修炼培植丹气的地方,人们把它叫做“丹田”。

有人说,丹田在“脐下1寸3分”,也有人说“在脐下2寸”,还有人说“在脐下3寸”。那么到底“丹田”在哪里呢?古人说:“夫气穴者,乃吾人胎元受气之初,所禀父母精气而成者,其名不一,曰气海,曰关元,曰灵谷,曰下田。心下,脐上,脐堂之后,命门之前,其上稍下,有个虚无圈子。”这就是丹田的部位所在。心意拳所练的“意守丹田”或者“气沉丹田。也是指心下、肾上、脐下、脐后、肾前、腰前,命门前这一大片地方,也可以说是人的腹部。

心意拳认为,人的丹田分上、中、下三个丹田。上丹田即人的两眉之间的印堂穴入脑处,也有人叫它祖窍穴;中丹田在人的两乳间的膻中穴;下丹田在脐下,寸3分处的气海穴。古人云:“在脐下1寸3分,前七后三正中处,归真气穴。所指前对脐轮后对肾,上有黄庭下关心,中空之一穴,又名金炉。”还有的人把会阴、涌泉也说成下丹田,真是“人身无处不丹田”了。

二、什么是意守丹田?

练习心意拳,经常用到“意守丹田”和“气沉丹田”这两个词。心意拳家非常重视对丹田功的锻炼。因此,就传统的历史来说,心意拳认为丹田就是培植丹气的地方,所以,练习心意拳的人把意念守在腹下1寸3分的地方,这就是“意守丹田。”

三、什么是气沉丹田?

我们认为,丹田是滋养人的全身的重要部位。人的腹部是软组织,内有许多空腔器官和实质性器官,这些器官的表面有丰富的内脏感觉神经分布。经常锻炼“气沉丹田”可使腹部神经得到激活。腹部还有气海、丹田等穴道,特别是丹田穴是人的精、气、神聚集所在,其中很重要的是身体前面的任脉和身体背后的督脉,不光任脉要通过人的腹部,而且人的十二经络都要通过人的腹部。经常锻炼“气沉丹田”,可使腹部的肌肉得到增强,“气沉丹田”能使人的大肠得到改善。

“气沉丹田”和“意守丹田”有什么不同呢?“意守丹田”是心意拳的养生所用的一种方法。它是用意念默默地意守在丹田这个部位,由入静而生气,这种修炼是心意拳的静功。而“气沉丹田”则是在呼吸时有意识地将鼻孔吸入之气通过肺部向下丹田压去,尽量让气贯到丹田这个部位,这是心意拳的动,功修炼。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心意拳家认为:气即是力,人们常说气力、力气即是指此。心意拳首先要修炼的地方,就是气海丹田部位。气沉丹田,也就是力的下沉,力下沉则下盘稳固,站立如桩,坚如磐石,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心意拳由此开始,再往上乘境界修炼。还有,不练功的平常人,在实际生活中会因某些事情不顺心时,会有气堵在心的感觉。这些人不妨练一下“气沉丹田”的动作,心里会自然好一些,通过“气沉丹田”使郁结在心胸的壅塞之气得到顺畅,你不会因一些小事而胸闷气滞以致得出病来。练心意拳的人就更不一样了,他们常练“气沉丹田”,是将上浮之气从上胸部往下沉到小腹丹田部,这样,自然会产生胸空腹实的作用;胸空则心中空空洞洞,上身自然虚灵开阔;“气沉丹田”,则气人腹结丹。练功之人能重心下降,保持住自身的平衡,功深时与人搏击则会如“不倒翁”。功更深者,“气沉丹田”则能导引气从丹田再往下走直人双足涌泉穴。这样,人与天地相合,吸天地之灵气,取天地之精华,用于技击则全身力从脚下起,达于五指而发于掌;用于修炼,则吸阴补阳,吸阳补阴,阴阳互补,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第二节 心意拳的内功练功法

一、呼吸

也就是吐故纳新。吐是用口吐出肺中之浊气,用鼻吸进新鲜之气,这种呼吸是鼻吸口吐。古人云:“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神补不如练武。”练武之人的丹田为纳气之根,流之源。人的宗气、正气、元气汇聚丹田,即可发出雄浑无敌的力量。心意拳是以练气养气为宗旨的拳术,所以,特别重视呼吸。

心意拳练习静功基本上采用顺呼吸。顺呼吸也就是自然呼吸。自然呼吸就是用肺呼吸,它是用鼻子吸进气,肺部扩张,腹部平伏;呼气时肺部平伏,小腹凸起。一般开始阶段都是用鼻呼鼻吸,配合动作是动作伸展时为开,吸气;收缩时为合,呼气;这种练气养气的方法在心意拳中也可以叫作“开合功法”。

练习心意拳“七步丹田功”,开始阶段都是用鼻呼鼻吸,也就是自然呼吸。

二、调息

调息是心意拳炼气必不可少的。调息均匀后心平气和,方可练功。

每日练功的时间,最好是早、中、晚三遍练功。不论在什么时间,练功之前一定要先做调息。调息,顾名思义是调整呼吸的意思。练功的一呼一吸为一息。调息是在练功前,先用口向外吐气7口,是鼻吸口呼;做完吐气以后,改为鼻吸鼻呼,最好36次。等呼吸调整均匀以后,心平气和了,即可以做,“七步丹田功”法了。

三、人静

练功前的人静很重要,这是练功养气的第一步。古人说:“静生气。”意思是说,只有人静才能生出气来。所以,一定要先人静才能开始做“七步丹田功”。

入静时要做到神光内敛,意不外驰,杂念不能生,超然于物外,此时身体就像与天地融为一体,物我不分,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此时练功者两耳似听非听,听而不闻;两眼似看非看,视而不见,处于此状态,浑身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感觉。《心意拳谱》上说:“心要定、心定神宁;神宁心安,心安清静;清净后无物,无物行气;行气时绝象,绝象后必觉明,觉明则性灵,性灵则神通,神通万物有归着。”心意拳在人静时,两眼尽量微闭,心与眼合;意念集中在两眉中间的印堂穴(也叫祖窍穴)(注意:有高血压的练功者不能意守印堂穴,防止血压上升)。可以进行周身运气。气可由身体的前面上行归回中丹田(膻中穴),再由两肋上行到璇玑穴,往上直到两耳后的高骨处(重楼),归入泥丸宫。再运气时,气从泥丸宫往下再降到印堂穴,稍停一会儿,由印堂下行至喉头,从身体内直过夹脊,走过心窝到绛宫穴,经中丹田再到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由下丹田往上,要提肛;气经夹脊、玉枕上泥丸穴。依此路线气再到中丹田,静守中丹田可练折丹田。

四、贯气法

入静意守一会儿后,内视祖窍穴。可以以意领气,向下降气贯气。气下行时要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尾间微收。两手掌心向下,五指叉开向前,虎口相对,从上往下按。身体随手掌下按同时屈膝,慢慢下蹲,将气降到两脚的涌泉穴。当感觉气降到不能再降时,再由两脚涌泉穴顺两腿而上行,身体也随之站起。当气行到两胯的环跳穴时,两胯内缩,气到会阴穴。由尾骨处向上翻起,真气自然会上升。可由身体的后面上行,过命门——经夹脊直上玉枕——过玉枕到百会穴守一会儿,当再运气行气时,气从泥丸宫往下——再降到印堂穴,稍停一会儿,由印堂下行至喉头,从身体内直走过心窝到绛宫穴,经中丹田再到下丹田。由下丹田往上,要提肛,气经夹脊、玉枕上泥丸穴。依此路线气再到中丹田,静守中丹田,此时,只收气,不出气,气伏丹田。如此练习贯气以后,即可准备练习丹田功。

第三节 七把丹田功调练法

第一把 竖丹田

1.双手练法

[盘练法]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分立同肩宽;然后身体往下,成似站非站,似蹲非蹲姿势,成半马裆步(图3-1)。先进行调息,等气息调整均匀缓和以后,心平气和,以意领气,将气沉于丹田守一会儿,再将气从中丹田上运至上丹田(印堂)。在向上运气时,两手上举,掌心朝上,五指叉开也向:上,手和身体随气的上升而上起。(图3-2)

真功夫的正确训练方法图解,20个真功夫训练方法(1)

当身体升到不能再升时(此时已经恢复原站桩式),两手翻掌,掌心向下,手掌和身体随着下落。意念也由上往下,落至下丹田(气海),身体蹲成马档步。两手要成鹰爪往下抓劲,要扣住气,不呼也不吸,停住意守一会儿。

这样手掌和身体一起上下:上升时身体直立,成站桩直立形,手掌心向上;下落时两腿微屈,成半下蹲姿势(如骑马式),手掌心向下。练此势要丹田随手掌和身体的上下起落而升降,如此反复练习,36次为一段。

说明:也有的人在练竖丹田功法时是单手。

2.单手练法

在做单手练法的一升一降时,一定要注意两掌的对称和均衡。

[盘练法]同前站好,然后蹲马裆步式,如图3-1。先上升左手,掌心向上,引气上升;而右掌一定要俯掌,掌心向下,两掌心成阴阳对称式,并且在左掌上升的同时,右掌往下捋按(图3-3)。然后右掌上升,右掌心向上,引气上升;左掌变成俯掌,掌心向下,这时两掌心已经成阴阳对称式。在右掌上升的同时,左掌往下捋按。(图3-4)

真功夫的正确训练方法图解,20个真功夫训练方法(2)

不管哪只手上升或者下捋,都要五指叉开,这样气力才能到指梢。

无论单手还是双手,一定要升起时身体直立,下降时身体下蹲成骑马蹲裆式。

第二把 搂丹田

[盘练法]身体直立,开左脚向左一步,两脚站立与两肩同宽,两腿似站非站,似蹲非蹲,同图3-1。两手翻掌,掌心朝上,虎口均向外,十指均叉开,由两胯旁向上托起,吸气;引气上行到百会穴(图3-5)。然后引气猛然下降。当气下行时,两手翻掌心向下,虎口相对,十指叉开均向前,随气下降而下按(图3-6)。要沉肩坠肘,松腰松胯,尾闾回收。

真功夫的正确训练方法图解,20个真功夫训练方法(3)

做搂丹田时两手如钩,从上向下做搂的动作,身体随之下蹲,两腿屈曲。气由两腿下行直到两脚涌泉穴。当气降到两涌泉穴时换气,气由涌泉穴顺两腿向上行,身体也随气的上升而逐渐站立。当气随手行到两胯环跳穴时,两胯里收,气到会阴,稍停一会儿;气再由身体前面向中丹田汇聚,然后再由两肋上行,到璇玑穴,过两耳后高骨继续上行到泥丸宫,再下行过雀桥,再将气归人中丹田。当气到中丹田时,两手指成钩,用手从外往里搂气(也可从上往下搂),但均要出手如钻,回手似钩。身体随搂气往下蹲,逐渐成骑马步。

如是两手往前搂时,手掌有前插的劲意;回搂时两手十指如钩,像钩子勾人一样。

注意:区别搂丹田和竖丹田,注意是两手从上往下为搂;两手从下往上起为竖。

第三把 坐丹田(又名蹲丹田)

[盘练法]站式同前。仍从气伏中丹田不动,但身体已经下蹲成骑马式,同图3-1。随身体下蹲时,两掌下搂按(图3-7),用掌搂时,其气下行。当气在意念引导气下行到下丹田,再顺两腿下行直到涌泉穴。当身体已经不能再下蹲、

真功夫的正确训练方法图解,20个真功夫训练方法(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