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马拉松
成绩平平的核心原因
我国马拉松运动在过去10年取得巨大进步,但这种进步主要体现在大众马拉松运动、马拉松产业和路跑装备等等蓬勃兴起。
从专业竞技领域,实事求是说,我国竞技马拉松成绩过去十年进步不大,现役选手与他们的前辈相比,训练条件更好、训练保障更到位、训练经费更充裕、运动员收入水平更高、大众和媒体关注更多,但其成绩却不及前辈。
另一方面,我国与世界乃至日本在中长跑领域的差距绝不仅仅只是马拉松的差距。
我国近年来在场地中长跑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更大,中长跑是一个体系,中长跑绝不仅仅等于马拉松,没有良好的场地中长跑能力,其实也难以涌现真正的高水平的马拉松选手。
从专业训练角度来看,没有说哪个运动员从小就一门心思只练马拉松都是兼顾场地中长跑和公路跑,慢跑虽然体现的是耐力,但竞技比赛比的是速度,中长跑项目本质比的是高速保持能力,所以速度保持能力至关重要。
从耐力和速度两种能力训练角度而言,速度能力是更难练的,所以世界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都是从场地中长跑逐步转项而来,比如基普乔格、贝克勒等等,他们本身具备很强的速度保持能力,再进入耐力训练,那么就容易将之前具备的高速保持能力转化到耐力上来,兼具速度和耐力。
如果一个运动员只是从事马拉松训练,就会带来这样一个问题,这名运动员刚开始时进步很快水平也很高,但达到210-220水平后,想再进到210以内就非常困难。
而那些优秀的5000-10000米选手,刚从事马拉松运动,成绩可能也很一般,但他们的后劲很足,发展潜力也更大。
正因为我国场地中长跑水平相比90年代退步更明显,使得我国马拉松选手成绩长期在210-220之间徘徊,想要更进一步极其困难,选手始终在比赛后程出现明显掉速,也即速度保持不住。
从我国参加国际大赛,比如奥运会、田径世锦赛来看,5000-10000米长期无人能够达标参赛,由此就能看出我国场地中长跑的水平,而我们说日本马拉松水平高于我国,但其实日本选手在奥运会、田径世锦赛5000-10000米也能派出多位选手参加。
日本是在整个中长跑领域,而不仅仅是马拉松,全面领先于我们,日本在场地中长跑领域的领先使得他们可以源源不断地向马拉松项目输送优秀选手,因为优秀的场地中长跑选手发展成为优秀马拉松选手的概率很高,而只练马拉松的问题就是成绩达到高水平后很难再取得突破。
下表对比了中国和日本运动员2019年以来在10000米和5000米两个项目上所取得的各自国家历史前10名成绩数量,也即2019年以来所得的成绩能排进历史前10名的数量。
从这个视角对比,你就更能理解为什么中国目前中长跑所有项目成绩平平,而日本为什么能跻身世界中长跑强国。
2019年以来中日所取得的中长跑历史最好前10名成绩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