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可自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小仪器可以定期使用,监测身体糖化状况
很多的流行病学实验也指出,糖化血红蛋白每低1%,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有显著的下降:其中冠心病风险下降最多,高达40%,其他心血管疾病下降16%。
就连总死亡风险都会下降26% [1]。可见我们经常说的「抗糖」其实确有其意,只是它的意义绝对不是单纯不吃糖,也不是降低总碳水化合物这么简单粗暴。
其实抗糖的核心思路就是:减少膳食对血糖的刺激。
这个图告诉了我们「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与糖尿病并发症息息相关
所以无论对于健康人还是糖尿病人群,要想知道自己身体的「糖化」情况,不是单纯看自己吃了多少碳水化合物就够了。而是需要通过测量这个「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去了解,因为在营养学中,吃下去多少与真实吸收与代谢的结果并不是线性的关系。
哪些物质能「抗糖」?它们安全吗?
「α-淀粉酶抑制物」就是类著名的「抗糖」物质,它的作用不依赖于胰岛素,安全性很高。它其是一类正儿八经的抗糖药物。这类药物都属于「α-糖苷酶抑制剂类」(包含很多细分的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蔗糖酶、葡萄糖淀粉酶等)。
淀粉类食物中的淀粉都需要依靠「糖苷酶」转化成简单糖进行消化
这些药物中比较著名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等。它们的作用就是我们小肠细胞上的α- 糖苷酶结合,而α- 糖苷酶的作用就是把膳食中的淀粉以及各种简单糖分解成单糖,然后吸收入血的消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