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齐超
近日,郑州一小学放学时段,校长会站在门口挨个跟背书包的家长轻声提醒,告诉孩子们下次放学时要自己背书包。这名校长的举动,在网上引发关于“学生的书包到底该不该由家长背”的热议。记者趁着学生放学时段前往学校门口观察,发现有近80%学生的书包都是由家长背在身上,而孩子的手中空空如也……(9月7日大象新闻网)
“小么小儿郎,背着那书包进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从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里,我们似乎看到一个小学生背着书包,欢快地走在上学的路上。自古以来,学生背书包上学,这似乎是天经地义。可是,现如今却成了另一番情形——上学、放学的路上,家长代替孩子背书,孩子跟在身后走。
家长代替孩子背书包,这一现象有多严重?大象新闻网在郑州一所小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80%学生的书包都是由家长背在身上。记者就“你认为父母应该替孩子背书包吗?”进行问卷调查,74%的网友选择了“不应该”。这70%的网友中,肯定有替孩子背书包的家长。可见,大多数人都认为,孩子的事孩子做,孩子的书包孩子背。
然而,很多家长无奈地吐槽:不是我们非要“越俎代庖”;而是孩子的书包太重,怕孩子稚嫩的双肩承担不起。事实上,家长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记者用携带的挂称随机称量了五名小学生的书包重量——3名二年级学生的书包平均重量约为3.5公斤;2名三年级学生的书包平均重量约为4公斤。
科学研究发现,未成年人的负重应该控制在自身体重的10%以内,也就是说,一个体重30公斤的孩子,书包重量不宜超过3公斤。另据相关资,小学生的体重约为25—30公斤范围之中。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重量超过了“红线”。再者,有些城市学校的楼道甬长,校园的面积也大,学生从教室走出来,背着书包走到家长接送点,这是一段较远的路程。所以,即便家长帮忙背书包,孩子的“肩上负担”也不轻。
校长站在门口挨个跟背书包的家长轻声提醒,呼吁家长不要替孩子背书包,这当然有积极的意义,我们也理解该校长的良苦用心。但是,如果不给学生的书包“瘦身”,不给学生的肩膀“减负”,家长就难以配合校长的提醒。
窃以为,我们要给学生“肩上减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家长在挑选书包、文具时,考虑它们的重量。第二,开展延时服务的学校,学生在学校已经完成家庭作业,可以鼓励学生空手而归。第三,学校严格落实教育部的“课业负担”辅导规定,不给学生布置超额作业,将用不到的书本、文具留在学校。第四,如果某些书本、工具书、文具确需带回家,不妨准备两套,一套放家里,一套留学校。
家长一边倒地替孩子背书包,看似是给孩子肩膀减负,但这也会减弱孩子的“责任心”,并产生消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倒不如家校联合,给孩子书包“瘦身”,让它重回孩子的肩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