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小古文划分节奏,自相矛盾的文言文节奏划分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2-10-31 17:31:47

ibabylips青少年英语学习 小学诗词知识储备 积累当下一点点,共同成长!

本周第42篇古文诗词笔记,(战国)《韩非子》的《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

《韩非子》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之日“吾盾之坚,物莫能”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也。夫不可陷之盾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人:楚国人。

鬻(yù):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锋利。

或曰:某一人说。

何如:会怎样?

以:用。

弗:不。弗能=不能。

应:回答。

夫:用在句首,通常是个信号:我要开始议论啦。

自相矛盾小古文划分节奏,自相矛盾的文言文节奏划分(1)


《自相矛盾》译文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

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

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得破所有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出处

《韩非子·难一》中的《自相矛盾》。后以“自相矛盾”形容别人或自己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

自相矛盾,说的是一个楚国人夸大自己的矛和盾的作用的故事。其实传递着道理,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这个故事,成为有名的汉语成语,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对我们的提示就是:说话也好,做事也好需要三思后行,考虑清楚,如果不顾后果任意夸大,可能会让自己陷入窘境。

【相近词】格格不入、漏洞百出、前后抵触、

【反义词】天衣无缝

韩非子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