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这张图片,拍摄的是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的一座“天盖墓”。
这座“天盖墓”的下葬年代,就是距今6500年。
这座“天盖墓”在该遗址的最下层,也就是第五文化层。
她本身没有什么器物出土,而她的上一文化层,也就是第四文化层,所出土的器物是属于仰韶文化。
那么,这座“天盖墓”,是否也是属于仰韶文化呢?
No,不是的。
这座“天盖墓”,是属于赵宝沟文化。
虽然,这座“天盖墓”没有什么器物出土,但是,她有就地取材,用当地丰富的蚌壳所堆塑而成的龙、虎、鹿、蜘蛛等文化符号。
而这些文化符号,无一例外地都只能在当时的东北地区的赵宝沟文化遗址中找到。
当时的各地区其她类型的文化中,是不存在这些文化符号的。
这就说明,在当时,东北地区的赵宝沟文化,是出现在了中原。
而从形制上看,这座“天盖墓”,不是一座普通的墓葬,她是一座王墓。
也就是说,墓中的主人,是赵宝沟文化族群中的一个至高无上的王。
但是,这个墓主缺少胸骨以及手臂的下半部分;离断之处,都有被利刃所斩断的痕迹,显示其是属于战死。
在相距第五文化层只有百年的第四文化层,就是仰韶文化。
而仰韶文化是来自西方的渭水流域,也不是当地的本土文化。
那么,当时当地的本土文化又是什么文化呢?
当时当地的本土文化,应该是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
但是,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分别在这之前的距今7100年和7000年,就相继消亡了。
那么,根据这些考古信息,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这座墓葬,是如何产生的呢?它能够给我们展现出一个什么样的历史画卷呢?
我们先看《三皇本纪》的记载:
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
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
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
木德王,注春令,故《易》称帝出乎震,月令孟春,其帝太皞是也。
都于陈,东封太山,立一百一十一年崩。
另外,其《索隐》还曰:
按皇甫谧,伏牺葬南郡,或曰,冢在山阳高平之西也。
我们从这些记载中,可以得到一些什么样的有用的信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