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有“百科之母”的称号,尽管社会上曾有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言论,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在做数理化的题目时,不能正确理解题目要求或者概念的话,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成绩的不均衡,所以说“得语文者得天下”。
特级教师曾湖仙曾表示:高考改革不分文理之后,数学难度会降低,因此区分度会下降。英语可以一年多考,取最高分,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考试中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
我们都知道,语文不像其他学科,你补补课、刷刷题,成绩就可以一下子提上来,它需要长年累月、一点一滴的积累。所以小学阶段打好基础,进入中学以后,就可以相对轻松很多,即使放在语文上的精力不多,但成绩可以稳定一些。
那我们怎样学语文,才能有一个好成绩呢?
我堂姐在石家庄市一所重点小学做班主任,除了常规事务,她还负责教语文。在11个班级中,她带领的班级语文成绩名列前茅,平均分在94分以上,经常有家长找关系想让孩子进她的班级。
我也特别想知道,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两个孩子也像她班里的孩子一样,平均分稳定地保持在94分以上呢?周末聚餐的空档,我详细地和表姐聊了聊,她说学好语文很简单,从以下3件事入手,孩子的语文成绩就低不了。
学好语文,做好这三件事第一件事:多看书,看好书
6至12岁的小学阶段,是孩子阅读能力发展的“黄金期”。
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每年阅读量大约需要50—100万字,三、四年级每年阅读量需要200万字左右,五、六年级则需要300万字左右。
如何引导孩子多读书?表姐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为了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她在孩子们一年级时就坚持搞读书分享会,每周利用下午自习课的时间,让学生们上台分享自己读过的书,以及收获是什么。现在她带的学生到了四年级,这个习惯还一直保持着,可以说效果非常不错。
通过分享,孩子们不仅阅读的广度增加了,对书籍的理解也深刻了。看到别人分享自己没读过的书,他们还暗暗较劲,主动要求家长给自己买书,争取上台分享时能够给同学带来不一样的知识。
这种浓郁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们取长补短,阅读面越来越广,阅读能力越来越高。
第二件事:多写,多练
古代语文教育家大都主张多读多写。一定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输入。有输入就应该有输出,如果没有“输出意识”,经典阅读就会缺乏思考消化的过程,很可能变成囫囵吞枣。
小学阶段,更应该多多练习写,因为这时是掌握基础知识的阶段,标点符号,造词造句,仿写不多加练习,就很容易出现错误。
为了让学生们练习写,表姐在一年级下学期就引导孩子每天抄一句名言警句,在保留这个习惯的基础上,再每周写一篇小日记,到了三年级,孩子们写作文就已经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