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碣刻石,对于中华文化而言,是一种活态的历史语言。一直以来,碑碣刻石的作用不亚于正史。因为碑刻的一大特性就是需要其绝对地真实性,除非历史和社会形态的干预,否则,碑刻的记录必须真实、可靠。
就功能而言,碑的使用者和使用场所的不同其功能也不尽相同。但碑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书刻记事,历史上也将其用到宫门、庙门、宫室、庙堂前的日影石和拴马石上。
立于宫室、庙堂之前的石碑,其功能是用来观察太阳照射所形成影子的位置,从而辨明阴阳的方向。立于宫门、庙门之前的石碑,其功能用来拴马等,如同后来的拴马石、拴马桩。立在坟墓边的石碑用以拴绳索系棺木入墓穴,原来用木柱子系绳索,后来改用石材碑石,石上钻有一穿绳索的小孔,待棺木入土之后,将石碑一起埋入土中。后来石碑不埋进土而留在地面上,在石上书刻墓主人的姓名及生平事迹,即我们熟知的墓碑。规格更高的,如立于帝王陵墓的两边,这样的石碑就成了神道碑。立于祠堂之中的石碑,主要刻记祠堂所属家族的历史以及修建祠堂的经过,有的还附有为建造祠堂出钱出力的族人名册。碑刻最多的要数庙观,它们多立于殿堂之前中轴线的两侧。碑上多刻记与寺庙有关的事迹,包括寺庙性质、建庙过程、寺庙兴衰等。
除上述碑刻功能和使用场景外,还有很多,不再列举。
由于碑碣刻石的重要性,碑文多请书法家撰写,再由匠人刊刻,因此石碑还留下了历代不少书法家的真迹。如泰山岱庙中的150余座石碑中,就有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宋代苏轼、米芾等名家的字迹,碑上草、隶、篆,颜、柳、欧等多种字体俱全,雕功也很精细。再加以石碑上多有雕刻装饰,所以兼具造型艺术之价值。
就云南的碑刻而言,名碑较多,有:孟孝琚碑、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大周河东州剌史之碑、袁滋册南诏开石门路题记摩崖石刻、南诏德化碑、大理国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大理国高生福墓幢碑、元世祖平云南碑、筇竹寺白话圣旨碑、大理崇圣寺圣旨碑、故马公墓志铭、崇宝山正觉寺碑记、重修海源寺记、重建玉案山筇竹禅寺记、重修盘龙寺记、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碑、妙湛寺新建石塔颁、妙湛寺建塔题名、禹王碑、禹碑歌、李贽墓碑、重修华亭寺记、观龙泉诗刻等等。
其中,数量尤以佛教碑刻为甚,本文列述者,以其历史价值、书法价值、碑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作为选取的依据。列述孟孝琚碑、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大周河东州剌史之碑、南诏德化碑、大理国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元世祖平云南碑、故马公墓志铭、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碑、恤忠祠记碑十通。
孟孝琚碑《孟孝琚碑》是刊刻于汉代的一方碑刻,又称“孟琁残碑”“孟广宗碑”等,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位于云南昭通文渊小区。碑高133厘米、宽96厘米、厚约24厘米。碑侧有龙纹和虎纹,下有龟蛇纹。碑文共15行,其中第5行3字,第13行无字,第14行16字,第15行10字,其余每行21字,合计残存260字,内容记述的是汉代武阳令之子孟孝琚的生平事迹。
在其历史地位上,此碑一直以来被学者和书家彪炳为“云南第一碑”。笔者认为,就历史年代和书法艺术成就上,此碑可称“云南第一石”,放之全国,作为汉碑的《孟孝琚碑》也有其独特的地位。但就其历史重要性和政治地位,此碑与《南诏德化碑》相比就稍显逊色了。
在书法上,《孟孝琚碑》为方笔隶书,取势横扁,左右舒展,笔划瘦劲古朴。碑文整体上的排列与铭文内容、体例相统一,整体笔画端正,顿挫分明,应规入矩。碑文的间架稳重,蹲踞其位,稳若磐石,仪态端正,使人感受到一种意犹未尽的古拙气韵。
孟孝琚碑
爨宝子碑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此碑刻于东晋太亨四年,即义熙元年(405年)。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出土于云南曲靖南70里扬旗田,后移至武侯祠,现存曲靖市第一中学“爨碑亭”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爨宝子碑碑高190厘米,宽71厘米。碑阳共13行,每行30字。下部为立碑人名13行,每行4字。说到“爨”,作为姓氏,显于史册是在三国后汉时期,诸葛亮南征南中,平定的正是南中大姓之一的——爨氏。此碑记录的墓主人正是爨氏部族首领、实习建宁郡太守的爨宝子的生平,以及后辈对其的赞美之辞。碑右下角刻有清咸丰二年(1852年)曲靖知府邓尔恒的隶书跋文6行,全碑400余字。
此碑字体介于隶、楷之间,结体颇具个性,稚拙古朴,隶意浓厚,气质高古。碑中文字许多地方还保留着隶书的笔法和体式、如横画多作燕尾等,但更多地方则更近楷体。此碑笔画质拙凝重,主用方笔,不少笔画呈方棱或锐角。字形或大或小,结法紧密但不类型化,变化比较丰富,整个看来显得端严高古,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形容其有“端朴若古佛之容”。
爨宝子碑与南朝宋代的爨龙颜碑合称“二爨”。因其碑体小于后者,又称“小爨”,二碑于1961年均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爨宝子碑
爨龙颜碑爨龙颜碑全称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此碑刻于南朝宋代大明二年(458年),碑文由爨道庆撰写。此碑出土时间不详,元、明时已有著录,并有拓本流传。现存于云南陆良县彩色沙林西面3千米的薛官堡斗阁寺内。该碑高3.38米。上碑宽1.35米,下端宽1.46米。碑额上部浮雕青龙、白虎和朱雀,其下有一穿洞,洞直径为0.17米。洞左右各有日纹和月纹,日中有三足乌形象,月中有蟾蜍形象,直径各0.16米。
该碑两面刻字。碑阳24行,每行45字,该碑除了记墓主的身份信息之外,还记了爨氏的由来、家族世系、爨姓家族从河南入滇的过程以墓主的生平政绩等。碑阴文字3列,上列15行,中列17行,下列16行,行3至10字不等,刻立碑的同僚、属官、姓名。碑末有清阮元、邱均恩、杨佩三人题跋。碑两面共1000余字。
该碑字为楷书体,但仍有隶书笔意。笔多呈方棱,转折遒劲;时作细画,又透出雅逸之气。结体以方正为主,但仍求变化。整个碑书呈浑厚、雄健风貌。
爨龙颜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