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死亡图片,蜉蝣四个阶段图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2-12-02 04:09:26

绝大部分蜉蝣的生活史示意图。比起成年阶段,稚虫阶段实在漫长。图片: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由于蜉蝣科稚虫善于在水底打洞,它们也被称作“穴居蜉蝣”(burrowing mayfly);不靠采集工具的话其实不太容易见到。除了“穴居蜉蝣”,广大的蜉蝣家族其实还有很多稚虫形态和习性差别巨大的成员。

如果有机会来到水质比较好的清澈山溪,更容易见到的其实是石头上的扁蜉科(Heptageniidae)稚虫。扁蜉长着一张扁脸,非常容易辨认,喜欢在激流中的石头表面活动,强有力的足可以牢牢抓住石头不让自己被冲走。

蜉蝣死亡图片,蜉蝣四个阶段图片(9)

扁蜉科稚虫。图片:虫爷ChenZ

等蜉科(Isonychiidae)则是游泳健将,可以像鱼儿一样在水流中轻快地穿梭;前腿长长的刚毛构成了一个滤网,告诉我们它是滤食动物。

蜉蝣死亡图片,蜉蝣四个阶段图片(10)

等蜉科稚虫。图片:Bob Henricks / flickr

和除了交配、产卵、死亡以外基本什么都没做的成虫相比,蜉蝣的稚虫实在是非常多样与丰富。然而人类的目光大多聚焦在成虫的短命上,不能不说是错失了更多精彩的观察偏差。

和蜉蝣共享水生栖息地的还有另一类昆虫——翅目的石蝇。由于石蝇和蜉蝣的稚虫比较相似,因此经常被混淆,两者的区别在于:蜉蝣稚虫有三根长长的尾须(成体不一定),而石蝇只有两根。那如果蜉蝣的尾须断了一根还能分吗?当然可以,蜉蝣的羽状鳃长在腹部,而石蝇的鳃长在胸部、靠近腿基部的位置。

蜉蝣死亡图片,蜉蝣四个阶段图片(11)

石蝇的稚虫。图片:虫爷ChenZ

渺小身躯承载生机与活力

由于生活习性不同,不同的蜉蝣也会偏好不同的栖息地;而同一条溪流可能在短短十来米的长度内就包含好几种不同的蜉蝣生境。比如扁蜉喜欢水流湍急、岩石众多的激流区,而穴居的蜉蝣科则喜欢水流稍缓、水底有一些沉积物的河段。

但不管偏好如何,大部分蜉蝣都需要洁净的水,因此它们是重要的水质指标生物。换句话说,水污染和淡水水文环境的破坏,比如大坝蓄水造成的溪流水量变小、流速变缓、含氧量降低、泥沙淤积,是对蜉蝣种群和多样性最大的威胁。

蜉蝣死亡图片,蜉蝣四个阶段图片(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