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全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原文完整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3-04-15 08:49:46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出自《孟子》的励志名言。这句名言一直被广泛引用到国人的日常对话,媒体的报道、文学作品的创作,以及影视剧台词当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全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原文完整版(1)

每一个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最迟从初中开始,最早则从小学开始,就要学习《孟子》中的这句名言。

但是事实上,由于家长们的苦口婆心、老师的谆谆教诲,以及众多媒体和影视作品的“狂轰滥炸”,人们接触到它的时间,只会更加提前。因此孟子这句名言的使用,伴随着国人的一生。

一、“是”、“斯”之争

大家用孟子这句话用了一辈子,从没觉得它有什么问题。可是前不久网上突然冒出一个“热搜”,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中的“斯人”,在语文书里一直写作“是人”,很多人搞错了。

于是许多网友开始惊呼——曼德拉效应又重现了,我们又出现了集体记忆偏差!事情果真如此吗?许多网友(包括一些名人),纷纷站出来咬定自己当年学这篇课文时学的是“斯人”。

另外一些较真的网友,翻遍了六十年代起至今的“人教版语文课本”,用视频和截图向大家证实,里面但凡涉及到这句名言的地方,印的都是“是人”,而非“斯人”。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全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原文完整版(2)

如此看来,孰是孰非已经一目了然了。但是且慢,又有许多网友指出,“全国各地使用的语文教材并不统一,除了人教版,还有别的版本呢”。

果不其然,网友很快又从“苏教”等别的语文教材上,找到了相应的证据,证明某一批教材上的确印的是“斯人”,而非“是人”。

看上去“是人”和“斯人”两种用法,在过去的教科书上,一直同时并存着,只不过是不同的版本罢了。那么,到底哪一个用法是对的呢?

有网友指出,自己在课文中读到的一直是“是人”,后来在电视剧台词里看到“斯人”二字还非常不习惯。因此有人指责持“斯人”说法的网友“看多了低质量的影视剧”,被“洗脑”了。

正当两方人马正针锋相对,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人教版”官方此时又下场“倒油”,坚持咬定——“从来都是‘是人’,没有‘斯人’的用法”。

“人教版”官方的回应,更加坚定了“是人”派网友们的想法,“坐实”了“斯人”派网友的记忆是出现了混乱、偏差。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全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原文完整版(3)

后者因为被说成是“遭影视剧洗脑”,感觉“智商”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于是又非要找出印刷品中的“斯人”,力证自己的清白,结果就导致这一话题在全网范围内遍地开花。

事后证明,网友们的记忆的确没有错。“斯人”二字在九十年代的语文教材和各种正式出版物中,也曾经广泛地出现过。那么,“是人”和“斯人”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呢?

二、“是”、“斯”曾共同出现于古文献

有记者前去采访了著名古文专家,西南交大的汪启明教授。汪教援表示:两种用法都是正确的,因为这两个版本在古代文献中曾长期并行于世,现代人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过分纠结。

其实“是”字和“斯”字,在古代汉语中都有“此”的意思,这一点在《论语》中就有非常明显的体现,下面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其一,《论语·述而》中说:“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里的“斯”就是“此”的意思,“斯人”就是“此人”的意思。

其二,《论语·学而》中说:“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这里的“是”也是“此”的意思,所以“是人”同样也是“此人”的意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全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原文完整版(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