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整齐,肃穆庄重,时时刻刻都要警醒、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不良或闲杂的念头。没有事情的时候要收心,不要胡思乱想,有事情处理的时候要专心,保持精力集中。主敬讲的是内外一致问题,对内对外都要敬,对内要收心,接物要专心,而要做到这点平时需保持庄重肃穆,时时保持警醒,防止杂念出现。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每天都要静坐四刻,时间上没有固定要求,只要有时间即可静坐。通过静坐,在静中体悟天地生物的仁心,体悟天地的生生之理。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天地生物不但是天道,也是人道和仁道,只有体悟了这一点才能在理论上有深一层的境界,进而明白自身的天命之性,明白读书人的责任,并进一步落实在现实行动中。《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人的本性是天赋的,是至善的,按照至善的本性行事,是符合道的,圣人的行为天然符合道,但普通人不行,需要教化,接受教育就是修习大道。《大学》云:“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曾国藩就是根据《大学》的方法,通过静坐,在静中思虑,在静中修习。正位凝命、如鼎之镇,要以体悟来的天地大道作为自身最核心的主宰价值和行动指南,秉持这样的价值,就不会堕落。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天刚亮就起床,醒来后不能赖在床上。早起是祖父的要求,曾国藩非常忠实地执行,他后来进一步认为早起是勤奋的第一要素。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读书讲究心无旁骛,一本书没看完,尽量不去看其他的书。东翻西阅,用处不大,且会让自己的心不专、跟着书跑。在《日记》中,这条的后面还有
“每日以十页为率”,曾国藩给自己定的读书目标是每天看书十页,这是从多年读书生涯中摸索出来的心得。
5.读史:《二十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日记》中这条是这么写的:“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曾国藩在第二次会试落榜后,回家途中路过徐州睢宁,睢宁知县是湖南老乡,他去拜访并借了100两银子,不久后,路遇有人卖《二十三史》,要价正好100两,曾国藩稍加犹豫就买了下来,事后担心家里人责罚他。
回到湖南老家后,父亲没有责备他,反而说:“你向别人借钱买书,我会不惜一切地替你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圈点阅读一遍,才算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100两不是小数目,家里为此背下沉重的债务,两年后才缓过来。这让曾国藩很愧疚,此后,他立志一定要把《二十三史》认真读一遍。
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时时都要留心、谨慎,要谨言慎语,这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要培养浩然之气,要光明正大,事无不可对人言。这是借鉴孟子的做法,也是儒家修身的重要方向。
8.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保身一条是父亲的教导。曾国藩在京居住不久后,大病了一场,甚至到了口吐鲜血的程度,换了几个医生都没有很好办法,后来是被友人治好。父亲对于他的病非常担心,特意来信告诫要学会保身之法,主要是“节劳,节欲,节饮食”,即劳逸适度、房事适度、饮食适度。
9.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有求深意是徇人。《论语》记载,子夏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意思是,每天学到一些新知识,每月复习学过的旧知识,这可以算好学了。曾国藩在这一条中要求自己,每天都要读书,要获得新知识,并把读书心得记下来。《茶余偶谈》就是曾国藩的读书心得。
10.月无亡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前面说了学习新知识,这条讲复习已有知识。每个月必须做诗歌或短文数首,用来检验所学理论是多还是少?所培养正气是否充盛?不可一味懒惰迟延,这样最容易使自己的远大志向丧失殆尽。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早饭后必须练习书法一小时。所有文字方面的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书法的机会。凡是今天的事情,一定不许留待明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会越难以清理。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晚上出门应酬玩乐,会使人荒废修养功夫,精气耗损、神情疲惫。所以,这种不良习气必须彻底戒除!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