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最优秀的教师去培养更优秀的人才”是师范学校永恒的办学目标。当前,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产生深刻影响。面对充满不确定、更具复杂性的未来和更有诱惑力、更大延展性的社会,如何增强师范生的未来适应能力,坚定师范生的爱教乐教情怀,是师范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命题。
我认为,当前我国师范院校在师范生培养中存在“三大不足”:一是动力不足,即被动式发展多而主动式成长少,外在强制推动多而内生动力不足;二是过程发展不足,他控式发展多而自主式发展少;三是教育内容不足,师范教育中知能教育多而职业情感教育不足。
针对以上不足,江西师范大学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探索,根据教师教育观、教师发展观,鼓励教师要学习沉浸体验理论,在自主性发展方面下功夫。因为只有当人们在进行某些日常活动时完全投入到情境当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这样才能进入一种沉浸学习甚至忘我的状态。学校通过营造浓郁的教师教育文化生态,对师范生开展长期的潜移默化、主动发展、自我生成的养成教育,促进师范生“教师品格”的形成,从而造就未来优秀教师。
我们通过对一些特级教师、名师校友的共性品格的研究发现,优秀教师的成长具有一些超越所教学科、学校性质、教育层次、城乡区域的共性品格,如认同、厚德、激情、自律等。其中,认同是教师职业发展的起点,只有认同才会倾心教育;厚德是成就教育人生的基础,只有厚德才能修身育人;激情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只有激情才会全身心投入;自律是严格自我要求的习惯,只有自律才会对人和事物始终如一。这些教师品格犹如种子,如果将它们植入师范生的心灵之中,将成为他们自我完善、走向优秀、成就卓越的强大精神力量。
所以,学校围绕培养上述四大教师品格,遵循“贵在养成、赢在习惯”的育人理念,以习惯养成为抓手,按照“认知-体验-反思-提升”的流程,积极探索有规则、可操作的习惯养成实施方案。并且,学校还结合省部共建战略下实施的“公费生”教育特点,专门组建公费师范生院推进师范生养成教育,逐步形成“四维五自六全七化”的师范生养成教育模式。
以“四维平台”涵养职业认同,解决职业情感教育不足问题。课程引领、实践锤炼、社团拓展、文化内化是四维平台的内容。课程引领,就是通过构建通识课程体系,开设师德体验、演讲与口才、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进行示范引领;实践锤炼,就是通过创建“师德堂”“人格馆”等平台,开展师德答辩等活动实现锤炼巩固;社团拓展,就是通过建立教师职业发展协会等特色社团,要求每个师范生必须参加2个社团;文化内化,就是通过举办师德论坛等营造文化氛围,形成贯穿培养全过程的30余项养成教育活动。让广大师范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拥有扎实学识、树立仁爱之心,不断增强教师职业情感,充分激发教师育人情怀,真正把“四有”好教师作为终身执着追求,做到“四个相统一”,争当“四个引路人”,从而实现“职业境界-事业境界-乐业境界”的飞跃。
以“五自策略”自主规划调节,解决自觉自律不足的问题。通过自我规划、自我执行、自我检视、自我调整、自我提升,形成五步循环。其中学校开展得最有特色当属“十个一”活动,包括:每日一练(三笔字)、每晨一“炼”(早晨锻炼、晨议)、每周一誓(教师誓词)、每周一诵(经典诵读)、每月一歌/影(教师之歌和教育电影)、每月一展(风采展示)、每月一演(演讲)、每月一赛(技能赛事)、每月一讲(学术讲座)、每月一著(名著导读)。除此之外,还有定期通关测试等,经过这些环节的练习,让师范生养成自主自省自律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和为人习惯。
以“六全评价”激发内在动力,解决激情动力不足的问题。“六全评价”是指全视角、全时段、全过程、全员化、全空间、全项目的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各种荣誉展示以及成果的展现,还有宣讲、授星、晋级、赋权等环节,真正将学习的压力转化为学生自我成长的内生力、自我学习的内动力、自我坚持的内定力,使每个师范生获得最根本、最持久、最有效的激情和动力。
以“七化运行”保障常态养成,促进师范生养成教育常态运行。组织团队化、实施融合化、过程持续化、计划契约化、环境浸润化、资源数字化、管理精细化,保障师范生养成教育的日常化、常态化运行。
在这样的养成教育模式下,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公费师范生累计获得国家级荣誉160余项。学校的三届公费师范毕业生实现了“四个百分百”:学生百分之百爱教从教,家长百分之百满意,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百分之百肯定和支持,基础教育学校教师校长百分之百认可和欢迎。
在学校公费师范生教育项目被教育部纳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之后,师范生人才培养又上了新台阶。公费师范生广泛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荣获了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师范生养成模式荣获今年的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我坚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师范生毕业后愿意当教师、安心当教师、争当好教师的局面已经到来。
(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19年11月13日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