鹜与骛区别与读音,鹜怎么读音是什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3-04-19 07:34:50

“鸟”和“乌”都是象形字。在汉字造字法中,还有一大类别是形声字,从有了形声这种造字方法,汉字数量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现在有四分之三的汉字都是形声字。所以,在学习汉字时,务必要深刻理解形声字,才能学了一个字,由此拎出一大串字来。

以“鸟”为例,鸟作为汉字的部首之一,常常作为形旁存在,表明这个汉字所表示事物归属的类别,本身就是鸟类或禽类,或者与鸟有关。

说到鸟,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字“禽”,经常“禽鸟”是连在一起出现。我们现在说“禽”,常常组词为家禽。但其实“禽”字造字之初,也是象形字,像一个长柄的用来捕捉禽兽的网子的形状,就是现在的“擒”,古代狩猎对象自然是飞禽走兽,所以禽又指各种动物。

《说文》中的解释:“禽,走兽总名。”《礼记·曲礼上》中有名言:“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后来,又有飞禽与走兽的区别。《尔雅》中说“二足而羽谓之禽。”

用“鸟”作为形旁的字,除了常见的鸡、鸭、鹅、鸽、莺、鹂、鹊、鹃、鸦、鸥、鹤、鹰、鸵等之外,还有很多。

有一些部件中带有“鸟”的字单独拎出来看好像有一点儿陌生,但是如果放在一个词语中,则会发现这个字其实非常常见。

比如:饮鸩止渴,趋之若鹜,鹬蚌相争等。

“饮鸩止渴”的“鸩”是传说中的一种有毒的鸟。把它的羽毛放在酒里,可以毒*人。用鸩组成的常见词语还有鸩*、鸩死、鸩酒等。

“趋之若鹜”的“鹜”是野鸭的意思,词语的整体意思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贬义。与“趋之若鹜”的“鹜”字形非常相近,读音也相同的一个字是“好高骛远”的“骛”,这个“骛”从马,敄( wù )声。本义是“纵横奔驰”,在这个词语中的意思是“追求”。两个字非常易混,需要特别注意。

“鹬蚌相争”常常和“渔翁得利”四个字连在一起使用,这是一个大家都特别熟悉的寓言故事,其中的“鹬”是一种嘴、脚都很长,以小鱼、贝类等为食的水鸟。

还有诸如鹮、鹳等字看似不常见,一旦放在特定词语中,又让人觉得特别熟悉。比如,朱鹮,我国的濒危保护物种,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朱鹮能带来吉祥,把朱鹮和喜鹊作为“吉祥之鸟”。今天,经常看到有人为了保护朱鹮而牺牲的动人故事。“登鹳雀楼”,这是一首妇孺皆知的唐诗,“鹳”是一种形似白鹤的水鸟。鹳雀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

我整体梳理了一下以“鸟”作为形旁的这些字形声字,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可以分类来说一说。

1.有很多都是两个带有鸟的偏旁的字,最终合成为一个词,共同表示一种鸟类。

比如,鹦鹉、鸳鸯、鹌鹑、鹁鸽(bó gē 鸽子之一种)、鹧鸪、鹈鹕、鸬鹚、鹭鸶、鸲鹆(qú yù,俗称“八哥儿”)、 鹡鸰(jí líng 俗称“张飞鸟”)、鸱鸮(chī xiāo 猫头鹰一类的鸟)、鸺鹠(xiū liú 猫头鹰的别称)、鸧鹒(cāng gēng 亦简化为“仓庚” 黄鹂的别称)、鸸鹋(ér miáo 大洋洲的一种大型走禽)等等。

2.古代有很多为猛禽命名的带有“鸟”的字。

比如,鹞、鸢、鹰、鸷 、枭、鹫、鹗、鹘(hú)、鹯(zhān)等,都是鹞、鹰一类的猛禽,大约这类猛禽因其凶猛留给人深刻的印象,所以专门为它们做了一些命名。

3.有一些一提起来就很有文化色彩的鸟,有的是现实中就有,但也有很多只是传说中的鸟。

比如:雎鸠,一种水鸟。生有定偶,故《诗经·关雎》以喻君子的配偶。《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鹣,古代传说中的比翼鸟。鹣鲽:比翼鸟和比目鱼。比喻感情深厚的夫妇。如:“鹣鲽情深”、“鹣鹣鲽鲽”。这个“鹣”字时常在诗词中出现,比如:翼只思鹣比,根长羡藕并。(唐·吴融《个人三十韵》)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清· 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鸿鹄,大家熟知的是《陈涉世家》中的一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鸿鹄即天鹅。因飞得很高,所以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与“鸿鹄”构成相反意思的是“燕雀”一类的小鸟,在《庄子·逍遥游》中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这里的鹪鹩就是燕雀目鹪鹩科的小型鸟类,也称为“巧妇”。

鹏,传说中最大的鸟。《庄子·逍遥游》中说“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今天有“鹏程万里”这样的常见词语,很多父母爱用“鹏”字给孩子起名,包含了极为美好的期待。

鸾鸟,古代中国传说中的神鸟,和凤凰同属一类。屈原《涉江》中说:“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朝堂坛兮。”“鸾凤”作为一个常见词语,有多种比喻义,比喻贤俊之士、比喻君王、比喻美人、比喻夫妇等。

鹓雏(yuān chú,亦作鵷鶵):在中国传说中是与鸾凤同类的鸟。《庄子·秋水》:“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李商隐《安定城楼》诗:“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就是借用《庄子》中的这个典故,以庄子和鹓雏自比,说自己有高远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禄之辈,但谗佞之徒却以小人之心度之。

鹔鹴(也作“鹔鷞”),古代传说中的西方神鸟。《说文》中有“鹔,鹔鷞也。五方神鸟也。东方发明,南方焦明,西方鹔鷞,北方幽昌,中央凤皇”之说。

说到“凤凰”的“凤”,其实也是带有鸟的汉字,只不过是在简体字中已经看不到了,我们看看繁体字,就知道了。鳳:形声。从鸟,凡声。本义:凤凰。

“凰”则在造字上有一点儿特别,最初就写作“皇”。凤凰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所以用表示“王”的“皇”来称谓也完全在情理之中。后来才有“凰”字,个人猜测大约是仿了“凤”而造的一个字,对此没有深入研究,愿就教于方家。

当然,凤凰也有一些区别,雄的称为“凤”,雌的称为“凰”。所以古琴曲有《凤求凰》,司马相如也有诗作《凤求凰》,看来自古以来就是男追女,而不是女追男。

3.有两个词非常常见,但某些书中常常弄混,日常人们拼读或者书写时也常常弄错。

“老鸹(guā)”和“老鸨(bǎo)”能分得清吗?

虽然“鸹”和“鸨”在造字之初都是指某一种鸟类。

“鸹”是乌鸦的俗称。乌鸦是很常见的鸟类,因此,有很多和“老鸹”有关的俗语或者童谣。比如,“老鸹飞到猪腚上——看见人家黑,看不见自己黑。”“死了三年的老鸹——光剩嘴。”“老鸹窝里出凤凰”等等。

“鸨”,是鸟类的一属,比雁略大,背上有黄褐色和黑色斑纹,不善于飞,而善于走,能涉水。常见的有“大鸨”,“小鸨”等。而“鸨”用“老”作前缀,那就不是指鸟,而是指人了。老鸨指开设妓院的女人。

为什么要以一种鸟的名称来称谓开设妓院的女人呢?相传老鸨是一种已经灭绝的鸟类,古人发现,这种鸟类没有雄性,只有雌性。它们通过与其他种类的鸟进行交配,然后繁殖,很像“人尽可夫”的妓女,所以称呼妓女老板娘为老鸨。

明朝宋权的《丹丘先生论曲》:“妓女之老者曰鸨。鸨似雁而大,无后趾,虎纹。喜淫而无厌,诸鸟求之即就。”现代文学家聂绀弩《论鸨母》说:“鸨,淫鸟,借指妓女。”

以上带有“鸟”字旁的字,都是形声字,而且,都是指某一种鸟类。那么,有没有带有“鸟”这个部件的汉字,但不是指某一种鸟,而是指与鸟有关的行为的字呢?

我们最熟悉的一个字就是“鸣”。不过,这个字不是形声字,而是会意字。从口,从鸟。本义:鸟叫。《说文》中说:“鸣,鸟声也。” 后来这个字泛指为各种鸟兽或昆虫的叫声,进一步引申为发出各种声音。

比如: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 曹操《短歌行》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 白居易《琵琶行》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王维《观猎》

还有另外一个字,我们不太熟悉,甚至可能绝大多数人不知道怎么写,但却常常在口语中用到这个字。

鹐(qiān),鸟禽啄东西。造个句子,“别让鸡把地里的嫩苗鹐了。”

以上的形声字也好,还是会意字也好,都是将“鸟”作为义符来使用的。那么,带有“鸟”这个部件,不过,鸟不是作为义符的字有吗?

也有。如:茑 niǎo。这个字虽然带有鸟这个部件,读因也与“鸟”相同,但本身不是动物,和鸟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茎细长而缠绕。这个字中的“鸟”是作为声旁存在,而不是作为形旁存在。

在古诗文中,“茑”常常和“萝”一起出现,都是藤蔓类的植物,引申用来比喻一种依附关系。

比如:茑与女萝,施于松柏。—— 《诗经·小雅·頍弁》

萝茑必有托,风霜不能落。—— 张九龄《杂诗五首》

附带说一句“萝”,最有名的一句诗是这样的: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古诗十九首之八》

鹜与骛区别与读音,鹜怎么读音是什么(5)

以上,基本上把带有“鸟”这个部件的绝大多数汉字梳理清楚了。接下来说带有“乌”这个部件的汉字,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了,比带有“鸟”这个部件的字要少的多得多。

最常见的只有这样几个:呜、坞、邬、钨。

由这几个字可见,“乌”在汉字造字中,只作为声旁存在,而不作为形旁存在。出现这种情形比较容易理解,毕竟“乌”单独作为一个字时只是特指“乌鸦”,而不能泛指各种鸟类,所以,在造字时,遇到与“鸟”有关的汉字,首选用“鸟”作为形旁,表示属性或类别,而不会选择“乌”作为形旁。

鹜与骛区别与读音,鹜怎么读音是什么(6)

细心的读者,应该会发现,除了大量用“鸟”作为形旁,表示禽鸟名称的汉字之外,还有一些本属鸟类,但在字形构成的部件中没有“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常见的比如雀、隼、雁、雕、雉等。

揣摩这些字,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部件,那就是“隹”(zhuī)。“隹”从造字的方式上来说,和鸟一样,都是象形字。它们两个是同源字。那么,这个字和鸟有什么区别呢?《说文》中认为“隹”是“鸟之短尾之总名也”,而“鸟”则是“长尾禽总名也。”看来是尾巴长短的区别,但实际上,探究后来的带有“隹”“鸟”这样部件的字,并不完全遵循这一规律,已经开始混用了。

鹜与骛区别与读音,鹜怎么读音是什么(7)

因为“隹”与鸟是同源字,所以,很多表示鸟或者与鸟相关的字,也在部件中用“隹”,而不用鸟来表示,比如,前面提到的雀、隼、雁、雕、雉这几个字。

不过,进一步追溯这几个字的字源,它们的造字理据却又大不同。“雀”是会意字,“隼”是指事字,其他三个则属于形声字。

“雀”上面是“小”,下面是“隹”,组合在一起,字义非常明显,就是小鸟。

“隼”上面是“隹”,下面的“一”,有人认为是在强调“隼”的利爪,毕竟,鹰隼都非常凶猛的禽类。

雁、雕、雉则都是形声字,不再逐一分析。

“隹”这个造字部件,在造字时也很活跃,不过,并不能认定所有带有“隹”这个部件的字都与“鸟”有关。下面尝试分门别类梳理一下。

“隹”作为形声字形旁存在的字。

雏:从隹,刍声。本义:小鸡。

雄:从隹,厷( gōng)声。本义:公鸟。

雌:从隹,此声。本义:母鸟。

后来就由雄和雌进一步泛指“公”和“母”。《木兰辞》:“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雅:从隹,牙声。本义:鸟名,乌鸦的一种。《说文》:“楚乌也。”今天用的高雅之“雅”都是后来才有的意思。

雇:从隹,户声。本义:鸟名。即九雇,一种候鸟,也就是布谷鸟。今日常用的“雇佣”之“雇”应该是假借的结果。

“隹”作为会意字的义符存在的字。

集:《说文》中说集是“群鸟在木上也。”《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知道了“集”的造字本义,对理解“沙鸥翔集”很有帮助,能更清楚地知道为什么“沙鸥翔集”要理解为群鸟或栖止或飞翔。

鹜与骛区别与读音,鹜怎么读音是什么(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