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社会流动相关研究
早期研究人员已从社会学、人口学、政治学与经济学的角度分别对社会流动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分析。
前期在经济学领域对社会流动的研究聚焦于对一国社会流动部分组成的量化与准确度量,有学者对发达国家居民代际间的收入流动双样本估计代际收入弹性,对收入流动进行量化。
随后,学者们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对不同国家社会流动性特征与变化趋势的研究中,以探寻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代际收入、职业流动的模式。
鉴于现阶段我国面临着劳动力流动动力不足、需要多种要素自由流动为经济发展提供活力的现状,需要更加深入剖析我国社会流动水平较低的原因。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代际间与代际内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
首先,对社会流动进行度量的方法处于不断完善的趋势中。
建立社会流动测度指标体系需要考虑所在国家与地区经济、制度、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殊影响因素,以提高指标量化的准确度与合理性。
最先开始的研究中,只选取代表性的指标量化社会流动,采用劳动者职业流动的样本,并运用职业地位模型等定量方法计算职业流动,作为劳动者社会流动的指标。
之后的学术成果中不断加入居民的收入流动、劳动合同改善等与劳动者工作、职位相关的流动指标,逐步完善对社会流动中职业流动的度量,如社会经济指数、新声望得分与标准国际声望指数等指标。
基于此,我国研究人员考虑到国内社会流动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与特殊性,结合了我国劳动者的户籍变动情况、受教育水平、住房条件与社会保障状况等要素,针对社会流动建立更加合理全面的多方位衡量指标。
而现阶段,在社会流动中对现有生活的满意程度、身份认同程度等心理因素的适度把握同样值得思考。
张文宏和雷开春通过建立就业工资稳定性指标、与本地人互动、感受到的社会态度等指标,对进行社会流动的劳动者融入新城市的程度进行度量。
更进一步地,杨菊华还将接受、采用新社会环境中当地人价值观与文化习俗纳入建立社会流动度量体系的范围内。
其次,现阶段由于代际间与代际内经济条件、整体成本的限制,社会中容易产生阶层固化的现象,因此对社会流动影响因素的研究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一方面,父辈的有限经济物质条件会限制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制约人力资本发展,使得子女的工作渠道、晋升机会不平等,阻碍低收入家庭多个代际间的社会流动,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另一方面,有学者通过建立一个综合贸易冲击、劳动者福利与劳动者行业流动成本的动态模型,指出工人转换行业中面临的成本是影响其进行是否向上流动选择的重要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