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如何让理论宣讲有料又有趣,有温度又有深度?近日,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理论宣讲团举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暨理论宣讲团集体备课会”,结合翻译、结合艺术、结合外语,这些颇有上外特色的宣讲在经过“雕琢”后,将走向校园内外更多课堂。
◆ 译述中国,学生宣讲很有上外特色 ◆
译述中国,读解大国方略国际传播;艺绘中国,感召时代画卷精神力量;毅立中国,诠释当代青年使命担当……上外学生的理论宣讲,总有外语学校自身独有的特色。
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专业2020级博士生赵耀准备的是《译路论道:中国倡议走出去》主题宣讲,他融合国学经典和中国特色术语英译的案例,以《道德经》《论语》蕴含的中国传统哲学智慧揭示“名”与“实”的辩证统一,点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根脉源自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之道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他说,“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倡议的“走出去”,需要正面的海外话语传播,“名正言顺”便是国际理解的基本前提。因此,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坚决抵制对中国特色术语的歧义化、污名化英译,在翻译实践和国际传播中捍卫国家的国际话语权。他的宣讲充分融合学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厚植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上外学子理论宣讲的思想深度。
外交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张秉琦带来的是《丹青绘画卷·翰墨展峥嵘》的宣讲。通过《开国大典》《1978年11月24日·小岗》《春天来喽》三幅展现不同时期人民精神力量的油画作品,他带领大家欣赏文艺创作中凝聚的时代审美。从构图到设色,从人物到场面,他细致地讲述了人民艺术家们如何以画笔打破时空界限,融合中国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充分而生动地描绘出新中国的昂扬风貌。在艺术欣赏中,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宏伟历程,呼吁青年朋友们迈开前进步伐,在实践中争做家国未来的“追梦人”。
在《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的宣讲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1级硕士生董沛以**寄语当代青年为引,回顾不同时代的先锋模范榜样,重温了一代代“外语人”不渝的初心使命,讲述了上外师生志愿者献身战“疫”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中国青年不负韶华的精气神。既有历史维度,又是贴近同学生活的生动案例,深刻回应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青年的殷切期望,鼓励同学们要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 鲜活演绎,理论宣讲才能“声”生不息 ◆
据介绍,自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开幕以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理论宣讲团宣讲团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深化打磨原有课程,精心策划多门新课程。团队在第一时间打造系列、推出精品,正式发布本学年4大专题、16个主题的理论宣讲课程,努力为全校师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优质资源。
目前,上外学生理论宣讲团共有讲师42名,涵盖19个学科专业(类),实现本、硕、博学生“全覆盖”。上外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衣永刚表示,希望大家未来要继续善用、活用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平台资源,“既能讲清是什么,又能讲通为什么;既要讲明怎么看,又能讲透怎么办”,努力将青年思考融入中国故事讲述,用鲜活理论丰富全球话语表达,在宣讲实践中增强分众化、多角度的叙事能力,向世界讲述、向全球讲述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中国话语和中国力量,形成学生理论宣讲的上外品牌。
上外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文臣指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着力点在于“鲜活”二字。“‘鲜’的精髓绝不是对原有理论知识做简单的加减法,我们要对党的创新理论充分地认识和理解,对党的先进理论深刻地领会与把握,善用生动易懂的话语让理论阐释‘活’起来。同时,我们也要令自己‘活’起来,时时夯实基本功,要学会因人、因时、因场景、因社区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并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和锐意进取的态度增强宣讲的感染力,让叙事呈现更加鼓舞人心、‘声’入人心。”他表示。
宣讲团指导教师王瀚浥围绕“党的二十大的海外传播”,以“3C”要素道出了每一个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理论学习传播者的青春信仰和责任担当。Catch on是“懂”的前提,上外学子要发挥自身语言优势,广泛收集多语种、多角度的信息资源;Combat是“破”的要领,指出西方话语的逻辑错误,破除极端主义思想对中国道路的曲解和误读;Construct是“立”的精华,要跳出西方话语窠臼,构建中国学术主张,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应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海外传播、理解与评价。
据悉,未来,宣讲团全体讲师将进一步聚焦理论阐释和国际传播,全身心投入新一轮实践活动中,深入上外课堂、社区、乡村及中小学,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深、讲透、讲活,做鲜活理论的精准传递者、深入解读者和生动诠释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