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之间的平衡木
一位大学教授曾做过一个小实验。他从一群素不相识的名单中选取一部分,分别给他们每人邮寄了节日卡片。教授预测应该会有一些回音。
没过多久,各种节日祝福的卡片犹如雪花般向教授袭来,这份回馈,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
而人们并不关心这位教授姓甚名谁,有何建树,只能出于本能和礼貌,自动回赠了一张。
人际互惠已经深深刻在了人们的血肉里,成为了人们普遍的行事准则。
你给我好处,我给你好处;你给我力量,我还你力量。这是每个人内心所默认的。
如果有谁不遵守规则,只知索取不知偿还,就会被人唾弃,人们往往也会避免与这样的人为伍。
互惠原因同样也是动物界的“游戏规则”。
在非洲有一种蝙蝠,靠吸食其他动物的血液为生。如果连续两天吃不到食物就会饿死。而那些有幸饱餐一顿的蝙蝠会吐出一部分血液来拯救那些快死亡的蝙蝠。
而那些被拯救的蝙蝠也会优先回报那些馈赠过食物的同伴,而不再向那些知恩不报的蝙蝠提供援手。
先付出再收获
既然互惠原则普遍被人默认和接受,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何利用互惠原则,让孩子拥有更好人缘、在人群中更受欢迎呢?
(一)在他人需要帮助、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忙
在某综艺节目中,蔡少芬的小女儿包子遭遇了交友障碍,小朋友都不愿和她一起玩。当她哭泣着向妈妈蔡少芬陈述自己的委屈时,蔡少芬的一段话让人禁不住竖起大拇指:
‘我能接纳你的感受,我教给你一样东西,那就是“笑容”。笑容多一点,再主动一点,做自己。他们肯定会被你吸引......’
很多时候,主动一点,表现出友好的态度,提供一些帮助,是发展友情的重要一步。
有个孩子成绩很好,但在班上没什么朋友,每次考了第一也没人祝贺,为此他有些失落,也因此认为是同学心存嫉妒。
受此困扰,他求助了学校的心理老师。在心理老师的疏导下,他才知道是自己平时太冷漠了,以前有同学向他问问题,他常常也以没时间为由拒绝。最后心理老师给他的建议是:试着去关心同学,多帮助别人。
于是,他开始改变。一段时间后,同学们慢慢也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常常叫他一起玩,有好吃的也给他分享,考好了有人说他“真棒”,这个孩子再也没有那种孤独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