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全媒体 黄琪奥
今年的国庆档电影市场,最受关注的莫过于电影《长津湖》。截至10月12日下午6时,《长津湖》的全国电影总票房已突破了42亿元大关。
除了《长津湖》之外,还有一部重庆本土电影同样受到不少观众的追捧,那便是根据重庆籍红军将领王良相关事迹改编的电影《王良军长》。该片自上映之后,就凭借紧凑的情节受到众多市民的认可。
事实上,这两部热映影片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重庆电影集团都参与其中。重庆日报记者采访后了解到,除了这两部影片之外,近年来,重庆电影集团还先后参与了《中国机长》《中国医生》等一系列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制作和发行,并出品了《幸福马上来》《99万次拥抱》等重庆本土主旋律影视作品。
那么,为何重庆电影集团会频频参与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制作?未来,以重庆电影集团为代表的重庆影视企业应如何在头部影片中增强参与感?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提前布局
重庆电影集团参与《长津湖》
“参与《长津湖》的联合出品,事实上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11日上午,谈到参与《长津湖》的初衷,重庆电影集团艺术总监马旭华告诉记者。
原来,2018年,重庆电影集团通过摄制电影《幸福马上来》,与博纳电影集团进行了首次合作。之后,当得知博纳准备出品《中国机长》后,重庆电影集团又积极参与该片的制作和宣发工作,与博纳影业建立了更加深入的合作关系。
在参与《中国机长》宣发的过程中,重庆电影集团意识到电影市场已经进入到“新主流”大片时代。不同于之前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以《中国机长》为代表的“新主流”大片抛弃了原来主旋律电影拍摄时经常采用的宏观叙事手法,而是采用以小人物来折射大主题的拍摄创作手法。这样的拍摄手法不仅能更好反映宏大的主题,还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中国机长》成功斩获28亿元的票房成绩,证实了我们的判断。”马旭华说。
“《中国机长》之后,我们决定提前在‘新主流’大片领域进行布局。”马旭华说,“当时,博纳影业给我们提供了未来几年它们准备启动的项目,经过再三挑选后,我们决定参与到《长津湖》这一项目中。”
“选择《长津湖》,除了因为当时博纳就准备邀请吴京、易烊千玺等人来担任主演外,更重要的是人们会通过影片知晓长津湖这段历史,了解战争对于现在普通人的影响,知晓我们为何会参与这场战争。”马旭华说,基于此,他们认定这是继《中国机长》之后,又一部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视作品。
于是,重庆电影集团以联合出品方的身份参与到《长津湖》的制作中来,即使后来受疫情影响,《长津湖》的定档日期多次更改,重庆电影集团也没有选择退出。
事实证明,重庆电影集团的坚持取得了回报。自9月30日,《长津湖》登陆全国院线以来,短短10多天里就获得了超过42亿元的票房。
作为电影《长津湖》的联合出品方,重庆电影集团不仅提前组织了观影活动,还于10月5日,邀请出演《长津湖》的演员李晨来到博悦汇影城与影迷进行互动,进而扩大了《长津湖》在重庆的影响力。在重庆电影集团的助力下,国庆期间,《长津湖》在重庆地区成功斩获了近9000万元票房,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积极主控
重庆本土电影企业打造多部红色主旋律影视作品
“感谢重庆电影集团,能把王良的事迹搬上银屏,让我知道重庆走出了这样一位伟大的红军将领,王良将军永垂不朽。”11日,在看完电影《王良军长》后,市民王超在淘票票上这样写道。
与他有类似感受的市民不在少数。在10月8日央视一套播出的新闻联播中,也对该片进行了报道,认为《王良军长》为代表的党史题材影片的持续热映,能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光影魅力中感悟党的光辉历程,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前行的力量。
三年前的重庆,同样发生过类似的场景。彼时,由重庆电影集团主投主控,以“时代楷模”马善祥等基层调解员故事为原型创作的电影《幸福马上来》,自推出以来就受到不少观众的欢迎,成为重庆电影史上首部由重庆影视企业主控主投票房破亿的影片,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除了这两部电影之外,重庆日报记者查阅重庆电影集团近年来出品的片单后发现,自《幸福马上来》后,重庆电影集团先后主投主控了《99万次拥抱》等多部具有浓郁重庆特色的影视作品。
事实上,相较于博纳影业等头部企业,重庆电影集团的资本并不算雄厚。那么,它频频参与主流影视作品的底气何在?
“无论是《王良军长》,还是《幸福马上来》,都体现了重庆电影集团作为重庆电影龙头企业的担当。”重庆电影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电影集团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扁平化管理,轻资产运作,平台化整合,项目制推进,市场化运营”的经营理念,在影视剧项目孵化上坚持小(投资)、正(能量)、大(情怀)的创作方向,把主要精力放在具有主流价值观的影视作品创作上。参与这些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制作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经营理念。
此外,重庆电影集团频繁参与主流影视作品的创作还离不开重庆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关于扶持重庆电影产业发展的意见》与《重庆市电影扶垚计划》的相继出台,更是为我们从事主旋律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了法规保障和资金支持。”该负责人说。
在重庆电影集团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重庆影视企业也投身到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创作之中。例如,由重庆靶点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重庆市电影发行放映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品的电影《最后58天》已经*青,并将于11月登陆各大院线。国网重庆电力和重庆摄程传媒系联合出品的电影《怒吼》同样将于年底登陆各大院线。
加大投入,深挖剧本
“重庆造”主旋律影视作品期待突破
记者采访时发现,随着主旋律电影的大热,越来越多的地方以及头部公司都选择在这一领域持续发力。
比如,上海明确提出,将加大对主旋律电影的资助比例;浙江提出,希望通过抓好重大题材电影创作,挖掘生动素材、创作感人剧本,让浙江省电影事业实现进一步发展;四川则通过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电影业健康发展的十条措施》,对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庆祝建党100周年、反映伟大抗疫精神等重点题材影片,给予全方位保障服务,每部最高补贴高达300万元。
与这些地方相比,率先“入圈”的重庆虽然占据了先手,但依然受限于资金、人才等因素,让不少“重庆造”电影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那么,未来重庆影视企业应如何发力,从而进一步增强重庆电影在主旋律影视作品中的参与感呢?
“作为一个‘重资本’行业,好的电影离不开大量的投入,在整体规模有限的情况下,以重庆电影集团为代表的重庆本土电影企业可以加大与博纳、恒业等国内头部影业的合作力度,除了加大跟投力度之外,还可积极参与更多主旋律电影的宣发工作,积累宣发经验,进而扩大重庆本土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影响力。”重庆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刘帆表示。
“好的电影离不开优秀的剧本。”重庆本土编剧张驰说,作为一座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城市,重庆除了可以通过持续举行重庆青年电影展、“重影杯”剧本大赛等活动,挖掘更多重庆本土创作人才外,还可由有关部门统一牵头,统一规划,通过成立由影视创作人才、地方史专家组成的创作班底,对“红岩精神”“抗战文化”等进行深度挖掘,进而推出更多精彩的影视剧本,扩大重庆的影响力。
重庆市电影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市“十四五”电影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把重庆打造成为中国电影的重要增长极和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为实现这一目标,重庆除了会全力以赴补链条,提档升级建院线外,还将利用建设‘巴蜀电影联盟’的契机,加大对域内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扶持力度,用优秀的电影作品讲好重庆故事,展现精彩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