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语言能力如何提高,怎么样才能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3-04-22 06:03:40

平常跟别人聊天,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

自己明明说了一大堆,该要表达的都表达了,可是对方还是get不到我说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就涉及到表达的“逻辑性”了。

我们大脑在接触到一个事物时,通常都会以两种方式去获取理解的,就是众所周知的情感和逻辑了。

当我们进行表达时,情感会隐藏在我们说话的语气、表情、态度、情绪上面,而逻辑,则会隐藏在我们说话的语句和用词上面。

有些人表达能力很强,就是因为他们能够运用恰当的词句去组织语言,然后把心里所想的那个意思表达出来。

即便当他们要说一些比较复杂的事情时,也能够通过逻辑性的方式去安排语句,从而让我们接收到信息时,更容易被大脑所理解。

而想要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我们就需要懂得如何提高表达的逻辑性了。

组织语言能力如何提高,怎么样才能提高语言组织能力(1)

逻辑性表达的构成

所谓“逻辑性”,就是遵循一定的法则去铺排表达的语句。其中一个耳熟能详的方法,当然就是“金字塔表达法则”了。

金字塔表达法则的要旨,就是先观点,后论述理由,然后再给出具体例子。

例如你想对别人说“我的女儿很优秀”这个观点,你想要别人认可或者了解这个观点,就需要阐述你为什么得出这个观点。

所以接下来你就要论述为什么的理由,如:

“我女儿不仅以高分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而且读大学期间,还多次获得奖学金。现在出来工作了,还拿到了一家五百强公司的offer,才工作不到半年就升职了,负责一个海外项目,你说是不是很优秀呢?”

这个表达其实还不算完善,因为在谈到“奖学金”时,可以再给出具体的例子;在谈到“五百强公司”时,可以具体说说女儿的职位,以此强化做到这种事是不容易的。这样就能够烘托出“女儿很优秀”这个观点。

只要我们对于自己的观点有一个深刻的认知,运用“金字塔原理”进行表达,一般来说没什么难度。

组织语言能力如何提高,怎么样才能提高语言组织能力(2)

难就难在,当我们要讲述一些不太熟悉,或者不太了解的事情时,该如何具有逻辑性地去表达,而不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呢?

很多人的做法,通常都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样子的表达,是很难具有逻辑性的。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一个非常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把要表达的内容,套入到一个逻辑性的框架内,然后依照框架的形式去表达。

什么意思呢?

例如有一个非常实用的表达框架,相信大家都听过,就是:提取重点,长话短说。当我们与他人进行交流时,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框架去表达。

如:“我昨天晚上在公司忙着事情,回家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所以当我打开电脑,看到你发过来的文件时,相信你都睡着了,找你也没用,我只好今年再去联系你。”

这句话,就是按照“提取重点,长话短说”这个框架,进行简化表达:“昨晚加班,很晚才看到你发来的文件,相信那时你已经睡了,只好今天才找你。”

精简后的表达,是不是听起来更清晰、更容易理解呢?

当然,有时候并不是一味追求精简,就能够让表达变好的。当我们要讲述一些比较繁琐、复杂的事情时,就算再精简,还是要说很多,这时,我们就需要运用另一个表达框架了。

这个框架就是,当我们表达的话语当中,需要包含多个逻辑关系时,就要依据逻辑关系进行分解,然后对语句做出恰当的铺排,从而让整体的表达具有逻辑性。

例如:

“我之前去4S买车,看到那边出了一辆新款的车型,颜色淡雅、时尚,尤其是车身的流线型设计,再加上车灯的精巧,给人非常优雅、大气的感觉。而且听说车子耗油量不高,坐上去又舒服。如果当时预算足够,我肯定要买它了。”

这个表达,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由于表达的重点比较多,所以即便我们听完这句话,也很难抓住其中的重点,顶多只得出“这辆车很好”的模糊感觉而已。

想要提升表达的逻辑性,我们就需要把表达拆分。

例如上述例子中,我们就可以将其拆分为三个逻辑关系,第一句话是表达是汽车的外观,第二句话是汽车的性能,第三句话是表达汽车的舒适度。然后我们依照次序对其做出铺排,形成一个逻辑性的讲述。

按照这个表达框架,我们可以这样说:

“之前去4S买车,看到那边出了一辆新款的车型。

这辆车的外观给人很优雅、大气的感觉。淡雅的颜色,陪衬着流线型的车身,加上精巧的车灯设计,就给人一种很好的时尚感。

而且听说这辆车的性能很不错,耗油量不高,动力感却很强,对油门的反应比较灵敏,开起来会有一种‘斯文野兽’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还是坐在车上的舒适感啊!座椅软硬适度,对身体的包裹性又很足,不会坐久了就觉得难受。要不是当时预算不够,我还真想买这辆车了。”

这种按照逻辑关系去表达的方式,是不是让人听起来,更有层次感,而且理解起来,也会更加容易呢?

平时我们要进行表达时,就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去铺排内容,构建逻辑性。

一般来说,有三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构建逻辑性的。

组织语言能力如何提高,怎么样才能提高语言组织能力(3)

以时间作为逻辑性的线索

时间,是构建逻辑性表达的最基本因素。

毕竟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当我们按照事物变化与发展的时间顺序构建表达,我们就可以将表达分解成不同的形式。

例如当事物处于不同阶段、步骤,我们就可以运用时间法进行分解。例如:“昨天怎样,今天怎样,明天怎样”。还有就是“这个阶段是什么,下一个阶段是什么,第三个阶段是什么”等。

按照时间顺序对表达内容进行铺排,是我们常用的习惯。不过,我们很多人并不会如此细致地去按照时间分解法铺排内容,通常都是习惯了“流水账式”的叙述。这样子,我们的表达就显得没有条理,没有清晰的逻辑层次。

因此,当我们的表达涉及到一些时间的因素时,我们最好学会在时间这个轴线上,找出一些前后有明显不同的节点,然后把这些节点拆分为不同的阶段或者步骤。

只要你表达的事物,涉及到阶段、步骤、过程、周期等等,都可以用到时间拆解法。好比我们去旅游的过程,或者努力的期间做的事,都可以这样做。

但是要注意的是,时间拆解法,有两种表现形式:

1,客观时间法,根据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呈现出来的时间线。

例如别人问你是如何做到今天这个销售神话,你回答对方,就是运用客观时间法去构建表达。你可以说:

“当年初出茅庐,口才不行,所以刚开始闯社会时,遇到很多困难,都不知道怎么去表达。之后遇到了我第一份工作的老板,每天跟着他出入不同的谈判场合,我慢慢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说话的技巧。再后来,我积累到几年经验了,就自己出来创业,凭借着自己厚脸皮和三寸不烂之舌,我就慢慢把公司的业务做起来了。”

这个回答,就是根据自身客观时间的发展和变化构建的表达内容。

2,主观时间法,根据个人主观意识对时间展开规划的线索。

例如别人问你接下来公司有什么计划,由于这个计划还没有实行,只是处于自己主观意识当中的一种想法,所以就可以运用主观时间法去构建表达。

你可以说:“公司今后的业务,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上面发展。

我们会分为三个阶段实行,第一个阶段逐步提供和完善线上的业务,让用户登录我们的网站,就能够享受到相应的服务。

第二阶段,就通过互联网,壮大我们公司的业务范围,我们接下来会跟其他互联网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至于第三阶段,就是把实体店转为体验店,让用户到我们的店里,可以体验到最新推出的产品。”

这就是运用主观时间法构建的表达了。

不管你运用哪种方法去表达,只要梳理好表达的内容,找出表达的逻辑关系,你就能够把话语用一种条理、清晰的方法说出来了。

组织语言能力如何提高,怎么样才能提高语言组织能力(4)

以要素作为逻辑性的线索

每个事物,都是由不同的若干要素组成的,而且每个要素都会发挥不同的作用力。每个事物,也是由多个要素促成的。

所以当我们讲话时,可以按照组成事物的各要素,或者促成的不同要素来构建表达。例如,当我们要寻找某种结果的原因,或者找出是什么原因导致某一结果的出现,我们就会用到要素拆解法,构建逻辑线索。

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总——分——总”思路。

比如:

“我今天为什么能够取得现在这样成绩?我觉得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的父母给我创造出非常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没有他们的支持,我就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里面。

其次,我所在的学习给我提供很好的学习氛围,而且教导我的老师,都有非常高的教学水平。

最后,也许是我是一个比较勤奋的人吧,愿意用心去学习……”

这个例子,就用了“首先、其次、最后”这些关联词,把“导致我学习成绩好”的各个因素,串联起来去讲述,这种表达就很有逻辑性了。

除此之外,还有“因为什么什么,而且什么什么,所以就什么什么”这种方法去构建表达。例如:

“因为父母给我创造出很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学校好,老师教学水平高,加上我本身是一个勤奋的人,所以我就有这样好的成绩吧!”

运用这种要素法进行内容铺排,结合提取重点、长话短说的框架,同样也可以构建出清晰的逻辑性表达。

当然,按照“金字塔原理”,最好举出父母给你创造了什么样的学习环境,老师的教学水平又怎么的高等例子,说不定就会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了。

组织语言能力如何提高,怎么样才能提高语言组织能力(5)

以罗列法作为逻辑性的线索

罗列法,就是指抽取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将其罗列在一起进行表达的方法。

例如我这篇文章的宏观框架,就是运用罗列法,把一些“构建逻辑性的做法”罗列出来,然后逐个分解详述。

罗列法,跟要素法不同。要素法所给出来的各个要素之间,彼此有强烈的逻辑关系,能够相互印证。

但罗列法,就未必有这么紧密相连的逻辑关系,可以说,只是大家是出于同一个主题而已,却彼此相互独立。

正如我这篇文章讲述这三个构建逻辑性的方法,彼此之间并没有强烈先后次序的逻辑关系,谁排在第一去讲述都行,而且彼此可以“独立成篇”的。

再举一个例子说明。例如别人问你:公司有哪三种人是混不好的?你就可以用罗列法去讲述了:

“我觉得这三种人是混不好。

第一种,就是不敢主动做事的人,因为做什么都被动,能不做的事尽量不做,怎么还会有表现,出成绩呢?

第二种,就是什么都听老板的话去做事的人。这种人没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就很难为公司创造出独特的价值。

第三种,当然就是没能力的人啦!没有能力的人,不管到哪里工作,都不会做出什么好成绩,这样子怎么混得好呢?”

罗列出来的这三种人,任意安排顺序也行。而且就算给出这三种人,也不一定都“混不好”,说不定第二种人,由于听老板的话,可能更受到老板的青睐呢?

但如果是要素法,“老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可能就真的导致“我学习成绩不好”了。

所以,当我们要进行相关的表达时,就要懂得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构建逻辑性语言,这样子做,才让我们的表达更有条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