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加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修养、科学精神、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等几个方面。这些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教育对究竟什么因素和素养对儿童和青少年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假设。
这种人才的培养已经超越了课程的范畴,体现的是教育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所有的教育体制、学校制度、课程安排等都应根据这种假设而设计和制订。因此,社会对教师专业的诉求,从知识本位、能力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这要求教师构建合时的、崭新的专业理念,重构合乎时代发展的专业内涵。
在传统的教师专业观念中,教师被认为是知识的传递者和能力的培训者。这种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师的需求。现代社会需要的是能够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的教师,这要求教师具备更深刻的专业知识和更广泛的专业技能。
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知识,还需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及社会热点、科技发展等方面的信息。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知识,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各个领域的知识点,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运用。
除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技能外,教师还需要具备课程开发、信息技术、人际交往、自我学习等方面的技能。这些技能是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教师的角色也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指导者。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要求教师具备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随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和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对教师专业的诉求已经从知识本位、能力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这要求教师构建合时的、崭新的专业理念,重构合乎时代发展的专业内涵。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