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这描写对于一个内心苦痛、思想麻木的劳动妇女来说,再形象不过,也能从侧面反映出黑暗社会制度对人的剥削,竟会将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一个气若游丝的要死不活之物。乃至后文,祥林嫂问起话来时感受到的一丝生机,“那没有精彩的眼睛忽然发光了。”不难看出,此刻“回光返照”般的描写已然能够带给读者足够的叹惋和心痛了。鲁迅先生在人物肖像描写方面的功力不可谓不深厚,并且能做到循序渐进针对主人公的不同时期,因地制宜的刻画,做到“传神”、恍若可观,勤劳善良的祥林嫂从最初的精神活力逐渐走上人生覆灭的道路,这其间的诸多变化因素,鲁迅先生都一一用形象的词汇加以表述,诚然是文坛大家之风。
二、女性形象的深刻解读
(1)“渴求为奴”的受压迫者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人士,他站在民族的高度批判封建礼教,解救被奴役的劳苦大众。《祝福》是一篇专注于女性解放的著作,在以时间线索为叙事结构的前提下,不仅刻画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也向读者揭示出几种女性形象和这几种形象的前后转化关系,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被迫害的女性形象——祥林嫂。她勤勤恳恳、本本分分,但到头来却连一个“人”都没有做成,反而眼神日渐消失光泽,最后竟蒙上一层死一般的雾气,最终被黑暗的社会制度吞噬殆尽。如同包身工一般终日劳作,惶惶不安,只要将“奴隶”做好了、做稳了,得到了剥削者的表扬,就满足起来。
毫无自我可言,但“人吃人”的封建礼教会将她的压榨致死的手段何其丰富,儿子被狼吃掉、丈夫病死、婆婆狠心卖掉她,接二连三的非人待遇使她痛苦得体无完肤。亲人待她尚且如此,旁人的舆论口舌更是使她压力倍增,人人将她视为“不祥之人”,避而远之。封建礼教何其可怖,连一个一心安分做奴隶的人、渴望勤勤恳恳成为奴隶的人,都不给一丝机会。
(2)禁锢于牢笼的徒劳反抗
鲁迅先生出于本身拯救国民的意愿,又不愿总是站在批判的角度,将一个人逼入绝境,不留生路。他在祥林嫂的身上留下一线生机,亦是为自己留下一线生机,对黑暗社会怀抱一丝希望。祥林嫂也曾拥有过独立的思想,反抗过这“人吃人”的社会,为自己的人权做出斗争,但最后还是被来势汹汹的黑暗和社会其他帮凶所消灭。她也曾为了逃避被卖的命运而闹得出格似的离家,但其实她所反抗的东西,恰恰是封建礼教附在她精神思想上的枷锁,改嫁等于失去贞节,烈女是不会背叛自己从前的夫君的。
她纵然奋起反抗,从更深的意义上来说,也是在变相地维护封建制度,这是极为可悲的,她越是不甘反抗,就说明封建制度对她上的枷锁越重,已然根深蒂固,这是一个时代的恶性循环。鲁迅先生在描写祥林嫂这个形象时不知如何反抗,也不知如何作为才是真正的反抗,纵然赋予了祥林嫂一丝希望,但只是徒劳。
(3)封建礼教的可怜帮凶
祥林嫂一步步走向死亡,其间免不了众多帮凶。她的婆婆对她毫无感情可言,精于算计,将她看为可衡量价值的货物一般,强行绑去买卖。文中的四婶表面平静温顺,但骨子里也是黑暗制度的执行者,她和其他许许多多的人一样,都嫌弃祥林嫂,认为她“不详”。他们的雇佣关系原本就是充满着压榨意味的,不含情感因素。在祥林嫂的儿子被狼吃掉后,祥林嫂表现出丧子之痛,做事常有差池,作为一个压榨剥削者的四婶,她指使祥林嫂牺牲自己的血汗钱捐门槛,在祭祀的时候对祥林嫂表现出排斥的言语行为,这些细节都对祥林嫂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创伤。
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卫老婆子起初装作一个热心肠者,为祥林嫂介绍工作,最后也伙同婆婆强卖祥林嫂,成为帮凶之一。甚至文中与祥林嫂看起来毫不相*老妇人,内心也是险恶可憎的,她将自己的快乐和宣泄口建立在祥林嫂的苦痛之上,感受到他人的悲惨,仿佛自己就得到了些许宣泄,以至于不断让祥林嫂重复讲述自己的悲惨经历。这些帮凶既是可憎的,又是可怜的,正是因为他们自身也遭受到封建礼教的迫害和禁锢,她们才会心甘情愿的拉他人下水。
(4)形象塑造的意义指向
围绕本文,鲁迅先生大抵讲述了两种女性形象,一种是祥林嫂那类封建社会的受迫害者,一种是迫害者和帮凶。在巨大的历史流变、社会前行中,鲁迅先生巧妙利用女性形象揭露出了一个时代的全景全貌,吐露了内心的悲愤之情,这也是塑造各类形象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