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是唐朝哪个时期的,唐朝韦应物简介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4 11:17:21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今天是寒食节,读了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颇有感想特与大家分享。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 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 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节本来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和弟弟的追*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有一次,断炊绝粮,陷入困境,追随大臣介子推割下了自己腿上的肉,供重耳食用充饥渡过难关,“割股啖君”就成了千古流传的佳话。重耳励精图治,成就一代名君“晋文公”,封赏当年追随他逃难的大臣们。但介子推不求功名利禄,与母亲归隐山西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被火烧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德,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遭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一天诗人韦应物自然也要跟大家一起禁火寒食表达对先贤的崇敬和悼念。

第一二两句 极写孤独凄冷的环境气氛 。寒食节禁火又遇阴雨天气 ,这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由于要吃冰凉食物,本来就冷,天空又不作美 冷上加冷。“冷凄”本来已经够人受了,家里待不住出来江上转转,虽然莺歌燕舞却偏偏又是游宦他乡孤独之人 ,真是“桃花源里沐朝晖,柳绿岸边映翠微。蝶舞蜂飞添秀色,游子戚戚暗伤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已是鸟啼三月暮春,诗人却高兴不起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这样自然引起下面“把酒看花想诸弟”。下面一句“杜陵寒食草青青”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更有异曲同工之妙 。自己虽然身在异地他乡的江南,却想象千里之外的长安的杜陵寒食时节草青青。诗本来是写自己想念兄弟的,却并不直说自己如何想,偏说想象着那个生他养他的地方已经是草木茂盛了。这就加深了诗的感情,读来更加感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的庆祝活动逐渐丰富,除了保留原有的禁火寒食的习俗外,还增加了祭扫、荡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清明寒食节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到了明代《帝王景物略》也记京郊踏青情景为:“岁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记 。”

可是游子诗人韦应物却没有这些欢乐可言,他和那些花天酒地的达官贵人不同。后半生三十多年他一直任地方官勤于吏职,简政爱民,“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他是一个清廉正直的官员,忠于职守,体恤民情(这首诗写在唐德宗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前后,当时还在江南任职)。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竟然一贫如洗,居然无钱回京候选(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公元792年)就客死他乡。

所以,全诗充满诗人落寂与惆怅之情,由人及物,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全诗一气流转,浑然成章。虽只是写身边景、眼前事、心里想,但含蓄深婉,运笔空灵。千古之后,依旧令人共鸣、感慨、艳羡。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