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0】
本文不适用于教育系统。本文适用于文言文中度学习者。本文标注、分段为原创。加序号便查。
姚鼐,清代安徽桐城派作家,善用工笔为文。文章笔调客观、冷冽、周全,不稍逾矩。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注 1】
此段不可学,弊在以小言大、以无名言有名。
但不白写,文中另有深意。
2.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注 2】
以:通“于”。作者在此字上赋予了特殊的情愫。
3.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注 3】
登泰山,须有缘由,朱孝纯便是其中之一。
4.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注 4】
简述登山之路径。
5.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注 5】
补充说明,以求知识完整。
6.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注 6】
具体体验,登山之不易。
7.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注 7】
高处有美景,故而登而有得。
8.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注 8】
第二日凌晨观山。山顶有住处。
9.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注 9】
参照物。
10.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注 10】
必须提及的三座建筑。
11.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注 11】
自然如此。
12.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注 12】
客观记述,意犹未尽。
13. 桐城姚鼐记。
【注 13】
为家乡扬名。
【注尾】
游记无感,少之又少,本篇即是。但正因“无感”而不朽。
文以载道,仕林中人尤擅,故而有欲进道者当学其艺。
本文学习难点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