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听到他们的对话后,害怕愚公真的没完没了的挖下去,于是回去告诉了天帝。
天帝被愚公的毅力和诚心感动了,立刻命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将两座山分别背到朔方的东部(山西省的东部),和雍州的南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从此之后,愚公门前就变成了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再也没有大山阻隔了,一家人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整个故事中,愚公受到了智叟的冷嘲热讽,可他依然坚持不懈,靠毅力感动了上帝移走了大山。
“愚公精神”说的就是这种勇往直前、永不言弃的品质,就算放到现在来说,这则寓言故事同样激励人心。
那么席慕蓉为何反称《愚公移山》可怕呢?
3
《愚公移山》里写道:“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意思是说,连神仙都害怕愚公将两座大山挖平。
不同于赞扬愚公的人,席慕蓉觉得他的这番作为“不尊重自然、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为了通路,愚公不惜一切将大山移走,移山注定要砍树,那么山上的飞禽走兽便会失去栖息之地。
如果人人都这样做,那么会不会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等自然危害呢?
从现代保护生态环境来说,席慕蓉的看法或许存在着一定道理,愚公移山和“露天采矿”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但单凭一条“破坏环境”就将《愚公移山》从语文课本中删除,未免也太片面了。
有网友说,如果非要扯到环保,那王维的“愿君多采撷,此物醉相思”以及《金缕衣》中“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不是都不用读了?
但支持席慕蓉的人也有,他们认为愚公是真的“愚昧”。
原文中写道:“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意思是说“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移山才能行得通吗?难道搬出去不是更省劲吗?
在现代人看来,这就是“思维僵化”。
而且愚公不仅一把年纪了还要移山,他还让子子孙孙都跟着移山,岂不是荒废了子孙的前途?
无论怎样,这些说辞其实都只是看到了故事的表面。
《愚公移山》毕竟是篇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都是虚设的,它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是通过简短的文字传达一种思想和精神。
文学观念总是受制于人的,你说你的想法,我说我的看法,明明是一篇“正能量”的文章,非要从“鸡蛋里挑骨头”就成了上纲上线。
按照这个逻辑走下去,那么鸿门宴算不算*人未遂?
李白喝酒骑马算不算酒驾?
华佗行医是不是还要查一下资格证?
现在的人,真的太喜欢上纲上线了,还总是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