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鲁迅的《背影》同样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丁启阵在自己发表的一篇博文中表示:中学应该将《背影》从语文教材中删除。
理由是文章中朱自清的父亲为了给他买橘子,横穿铁道爬上爬下,这是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早晚会害人害己。
此话一出,丁启阵立刻遭到了网友的反驳和声讨,有网友称:
“你小时候没看过《背影》吗?你会受文章的影响故意破坏交通规则吗”?
2022年,丁启阵再次发文解释为什么自己赞成将《背影》从语文课本中删除,可惜网友们仍然不买账:
“照你这么说,岳飞刺母就是家庭暴力,应该删除”。
更离谱的是,前段时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也遭到了学生家长的举报,对方称这首诗“太污了”。
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手笔,名叫《山行》,很久以前就被纳入了9年义务教育教材,是必学古诗之一。
然而这位家长却说:“停车坐爱,这四个字暗指性,对孩子不好”。结果网友们坐不住了:
“只有内心污秽之人才会有这种想法,对孩子不好的不是诗,而是教育和肮脏的灵魂”。
其实“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是因为的意思,译为:“停下马车是因为爱上了这片晚秋的枫林”。
真可悲,晚秋的枫林那么美艳可爱,在他们眼中却是象征黑色的污秽。
为什么现代的人总喜欢曲解诗词呢?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温饱思淫欲”,不知放到此处是否恰当......
与其要求教材内容删来删去,不如引导孩子正确理解文字背后的寓意。
我们可以近视,但目光不能短浅。
那么话说回来了,《愚公移山》究竟适不适合继续留在教材之中?
如果孩子在不正确引导下真的“走偏了”,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
3
我们先站在大人的理性思维中分析一下:
《愚公移山》看似简短,但故事性特别强,人物塑造非常形象,这在先秦文化中是很少见的。
从语言文字角度出发,这篇寓言故事算得上打开文言文的一把钥匙。
而且文中愚公和智叟两个人物的对比,能更好的突出文章主意,方便学生们理解和学习。
所以如此有独立思辨能力的一篇经典范文,应该得以珍惜才对,何必因为三言两语而移出教材呢?
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的心思比大人要纯粹的多,孩子很少把愚公移山和破坏环境联系到一起。
只要心是纯粹的、干净的,看见的事物和文字也是美好的。
其实对《愚公移山》有微词的,不只有席慕容。
早在多年前著名文学家金克木先生,也曾提出过对《愚公移山》的见解。
他认为愚公移山的故事,在《列子》里只是证明愚胜过智,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愚公如果靠自己去移山肯定是无法实现的,努力也是白费的。
他移山这件事,重点在于感动了天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