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百胜的作者是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是谁写的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4 16:34:30

我们经常形容一名将军,说他是“百战百胜”,打一百次,一百次都胜了。但说这话时,我们心里也都知道,这只是一句吹捧,放眼古今中外,那么多名将,又有谁能真的“百战百胜”呢?即便是真有这个水平,又哪有这么多仗让你打。

我们较个真,真的有人做到“百战百胜”了吗?答案是,还真有,史书明确记载有一个人,他是真的“百战百胜”,提起此人,可谓“家(没)喻(人)户(知)晓(道)”,放到今天,几乎没几个人听过他的名字,而且他还是个文官。

他叫杨善会,注意此人和杨家将一点关系都没有。杨家将是宋朝人,杨善会是隋末人。

字敬仁,是弘农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父亲杨初,也是文官,官至毗陵(今江苏常州市)太守。隋炀帝登基后,杨善会出任鄃县(今山东夏津县)县令,以清廉正直而闻名,如果不是风云突变,杨善会就会像许多文人一样,从地方小官,一步一步地慢慢地往上爬,和当时整百上千的县长一样,最终默默无名地淹没于历史长河。

百战百胜的作者是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是谁写的(1)

图1 杨广(569年-618年),即隋炀帝

杨善会的转折,开始于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下令,远征高丽。一时间,大量田地荒芜。造成谷价大涨,民不聊生。朝廷哪管百姓死活,继续命令百姓往辽东运粮,一路上道路险阻,所运的粮食,还不够自己在路上吃的。官员们又借机鱼肉百姓,处于饥寒交迫中的贫苦农民再也不能忍受了,于是各地纷纷有人带头,揭竿而起,百姓应者云集,义军声势渐大。

“时所在盗起,齐郡王薄、孟让、北海郭方预、清河张金称、平原郝孝德、河间格谦、勃海孙宣雅,各聚众攻剽,多者十馀万,少者数万人”。此时只有县令杨善会苦苦支撑,常常“以左右数百人逐捕之,皆克捷。”

在这些起兵的人里,有的有钱,有的会收买人心,有的会忽悠,有的自己就是官员,而其中最厉害的要数清河人张金称。张金称本就是个农民,要钱,要文化,要出身,什么都没有,就有一条,能打、够猛。

百战百胜的作者是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是谁写的(2)

图2 隋朝三征高句丽

当时张金称靠着能打,从小聚大,最后拥兵数万,“屠城剽邑”,充分发挥流寇的特点,走一地吃一地,一时间没有郡县能够抵挡的,别看杨善会只是一名小小的县令,只有他鼓励所领属的人马,敢于与义军搏战,有时一天要遭遇多路义军,一天要打好几个回合。

面对义军风起,朝廷也不是完全坐视不管,派大将段达剿灭张金称,也是张金称太能打,段达“数为金称等所挫,亡失甚多。”义军瞧不起段达,还给他起了个外号“段姥”。

除了义军勇猛,段达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段达远道而来,不了解当地情况,自以为自己率领的正规军,只要官军一到,剿灭义军手到擒来,而没有听取杨善会的意见。义军中最强的就是张金称,张金称是鄃县人,义军中也很多都是清河郡的百姓,作战地点也是河北一带,义军是本地人在本乡本土作战,段达等于是远道而来。

失败后的段达十分后悔,这次终于想明白了,杨善会就是鄃县当地的县令,赶紧向杨善会致歉,深谢杨当时为自己献策,后来段达又与金称军战斗,果然杨善会只进献了一条计策,段达就大大地打败了金称军一次。

百战百胜的作者是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是谁写的(3)

图3 隋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虽然官军军事上取得了胜利,无奈,老百姓实在是活不下去,义军虽然败了一次,但很快又聚起来。这时渤海人孙宣雅聚众十万余人,称“齐王”,拉起了一支军队,与高士达一起投靠了张金称。这次张金称又有了几十万人马,一起攻破了储存军粮的黎阳仓(今河南省浚县),一时声威大震,转头返回河北,没想到几十万大军,绵延不绝,首尾难顾,被杨善会率领精锐部队千人突然从半路截击,联军大乱,四散奔逃。因为这场胜利,朝廷因功擢升他为朝请大夫、清河郡丞。当时的清河郡地跨今天的河北、山东。

张金称也非等闲之辈,虽然失败,但并不甘心,料到官军大胜必然放松戒备,而自己的部队熟悉地形,正好可以趁机率小部队到处游动作战。自己虽然失败,但部队多是溃散,只要有时间,就还可以重新集结。所以张金称又一遍收拢部队,但没等完全集结完毕,就率一支几百人的轻骑兵,奇袭冠氏县(今山东冠县),冠县西边是河北邯郸,南面是河南濮阳,东面是山东聊城,是今河北、河南、山东三省交界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张出击冠县,可谓是“攻敌必救”,企图以此来分散杨善会的注意力,为大部队集结修整赢得时间,自己再突然折回,与主力汇合,利用自己的机动调动别人。

百战百胜的作者是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是谁写的(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