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回字的成语100个,带走字的成语及答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4 21:21:08

一、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句话: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二、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一句话:一鸣惊人,比喻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人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三、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一句话: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四、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一句话: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五、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一句话:负荆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

六、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一句话: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七、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王妃,孙武仍然*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一句话:三令五申,形容反复多次向人告诫。

八、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一句话:围魏救赵,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九、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一句话:胡服骑射,形容学习胡人的短打扮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十、窃符救赵

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一句话:窃符救赵,比喻偷窃兵符,夺取兵权。

十一、唇亡齿寒

春秋时期,晋献公想要扩充实力和地盘,决定攻打虢国。但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为了顺利通过虞国,晋献公的大臣荀息建议送上美玉和宝马作为礼物,请求虞国借道。虞国国君见到珍贵的礼物后欣然答应。然而,虞国大夫宫之奇强烈反对,认为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如果虢国被灭,虞国也将难以自保。他用“唇亡齿寒”的比喻来警示虞国国君,但后者并未听从。最终,晋国在灭掉虢国后,也顺便消灭了虞国。

带回字的成语100个,带走字的成语及答案(1)

十二、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这个成语比喻不识货物价值,只重外表华美。

十三、画蛇添足

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这个成语比喻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十四、狐假虎威

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楚宣王问他的大臣们:“我听说北方有一种动物,名叫狐狸,它经常借助老虎的威势来吓唬其他动物,这是真的吗?”大臣们回答说:“确实有这样的事情。”楚宣王又说:“我们的国家里有没有这样的人,仗着别人的权势来欺压百姓呢?”大臣们听后都低下了头。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十五、东施效颦

越国苎罗(今浙江诸暨县南)有美女西施,因为心口疼,便经常手捂胸口,皱着眉头。邻家东施看见了,觉得姿态很美,也学她的样子,结果却适得其反,她变得更丑了。这个成语比喻盲目模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

十六、完璧归赵

战国时期,赵国得到了一块名贵的宝玉“和氏璧”。这块璧原本是属于楚国的,后来被赵国得到。秦王知道了这件事后,非常想得到这块璧,于是派使者到赵国去,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来交换这块璧。赵国派蔺相如带着璧去秦国交涉。蔺相如到了秦国后,发现秦王并没有诚意交换,于是巧妙地将璧完好无损地带回了赵国。这个成语后来用来比喻原物完整地归还本人。

十七、指鹿为马

秦朝末年,赵高掌握了朝廷大权。他想知道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天,他牵着一只鹿来到朝廷上,指着它对秦二世说:“这是一匹千里马,我特意献给陛下。”秦二世一看,明明是一只鹿,怎么说是马呢?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是一只鹿,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时,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胆小怕事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请注意,“指鹿为马”的故事虽然发生在秦朝末年,但因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相近,故也常被提及和引用。同时,这个成语也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典故之一。

十八、悬梁刺股

这个成语其实包含了两个故事。悬梁讲的是孙敬的故事,他为了防止自己读书时打瞌睡,将头发悬在房梁上,一旦低头,头皮就会被扯痛,从而保持清醒。刺股则讲的是苏秦的故事,他读书时一旦困倦,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疼痛使他重新振作精神继续学习。这个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十九、高山流水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仙乐!真是仙乐!”原来,这位樵夫也是一个音乐爱好者。

二十、讳疾忌医

春秋时期,蔡国有位名叫扁鹊的医生,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去见蔡桓公。他仔细察看了蔡桓公的气色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没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公。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公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公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公。他看了看蔡桓公的气色,急切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公听后,生气地撇撇嘴,没说话。扁鹊又走了。等扁鹊第四次去看望蔡桓公时,他只看了一眼,就转身走了。对此,蔡桓公感到很奇怪,便派人去问扁鹊原因。扁鹊解释说:“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无法为他治疗了。”不久,蔡桓公果然病重身亡。这个成语比喻隐瞒疾病,不愿医治,也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二十一、亡羊补牢

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庄辛看到楚襄王沉溺于享乐,不能自拔,便前去劝谏。然而,楚襄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庄辛赶到了赵国。后来,楚国果然被秦国所灭。楚襄王流亡到城阳(今河南息县西北),才后悔当初没有听庄辛的劝告。他急忙派人去赵国找庄辛,希望他能回来帮助自己。庄辛回到楚国后,楚襄王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庄辛说:“俗话说得好,‘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现在楚国虽然遭受了重大损失,但只要我们振作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补救,还是有可能恢复国家的。”楚襄王听后深受启发,便封庄辛为阳陵君,并采纳了他的建议。这个成语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