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尺和米换算,公尺与米换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4 22:56:51

中国的计量深深浸染了儒家礼乐文明的痕迹,与国家治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有句话说“堂堂七尺男儿”,要是用现在的尺子量一下,七尺实在是太高了,姚明都不达标。杜甫写诗称赞李白“斗酒诗百篇”,一斗酒有多少斤,能喝下去吗?我们经常形容两个人差别不大是“半斤八两”,半斤不是5两吗,怎么多出3两?这些都与计量即度量衡的发展演变有关。

何谓“度量衡”?

计量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度量衡”,简单来说:度,相当于现在的长度测量;量,相当于现在的体积测量;衡,相当于现在的重量测量。“度量衡”三字从词语角度来说,既是名词,又是动词。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计量深深浸染了儒家礼乐文明的痕迹,与国家治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一、春秋战国时期——度量衡里出政权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自为政,各国度量衡的管理体系、器物名称、计量标准、单位量制都存在很大差异。以容量单位为例,战国末期各诸侯国都普遍采用升、斗等单位,但魏国仍用“镒”。即使计量单位名称一样,单位数值也不相同。以1升为例,楚国1升约合今天226毫升,齐国约200毫升,赵国约175毫升。

除了各国之间计量单位不统一外,诸侯国内部也不统一,有诸侯国使用的“公量”和世家大族使用的“家量”之别。

发生在齐国的“田氏代齐”的故事最能说明问题。齐国法定容量单位是升、豆、区、釜、钟,4升=1豆,4豆=1区,4区=1釜,10釜=1钟。(姜氏)齐国后期国君昏庸无道、横征暴敛,实力雄厚的大夫田氏看到这是一个取而代之的好机会,为收买人心,田氏将“家量”标准调整为5豆=1区,5区=1釜,10釜=1钟。如果按照“公量”标准,1钟=640升,按照田氏家量标准,1钟=1000升。田氏在贷给百姓粮食的时候用家量,老百姓偿还的时候用公量,即“大斗出、小斗进”。老百姓从田氏贷了1钟粮食,到偿还的时候可以少还360升。田氏此举深得民心,公元前386年,田氏贵族田和逼最后一代姜氏齐王齐康公退位,自立为齐国国君。田氏齐国取代了姜氏齐国后,将田氏家量改为齐国公量,这真是“度量衡里出政权”

现存反映齐国度量衡制度的实物,是1857年出土于山东省胶县灵山卫古城的子禾子铜釜、左关铜鉌、陈纯铜釜,即著名的“齐量三器”,齐量三器是现存较早的有铭文说明年代的量器。

1公尺和米换算,公尺与米换算(1)

齐量三器陈纯铜釜、左关铜鉌、子禾子铜釜铭文

楚国度量衡实物以1954年湖南长沙左家公山15号汉墓出土的楚铜环权及木衡杆为代表,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权衡器,通俗的说,这是中国最早的“杆秤”。

秦孝公时任用商鞅变法,强力推行统一的度量衡制度,这是秦国变法成功的重要基础。《战国策·秦策》说到:“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故秦无敌于天下。”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商鞅亲自监督制造了一批度量衡标准器,发放到全国各地,督促各地严格遵照使用,统一的度量衡加快了秦国强盛的步伐。

1公尺和米换算,公尺与米换算(2)


1公尺和米换算,公尺与米换算(3)

商鞅方升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商鞅方升是商鞅变法的珍贵物证。难能可贵的是,方升底部还加刻了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颁发的统一各国度量衡的诏书内容。

1公尺和米换算,公尺与米换算(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