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物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庄子家里贫穷,找监河侯借粮米。监河侯说:“可以,我马上要收到租金,借给你三百两金子,好吗?”庄子脸色一变说:“我昨天来,听到呼喊的声音,我环顾四周,看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啊,你是做什么的?’鲫鱼回答说:‘我原本是东海海神的臣子。你有没有一升半斗水让我活命呢?’我说,‘可以啊,我要去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水接你,可以吗?’鲫鱼生气地说:‘我失去了平常我所需的水,我没有可生存的地方,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活,你竟然说这些,还不如及早到干鱼店里去找我!’”
这一故事产生成语涸辙之鲋,背后的含义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帮人要帮到亟需处,绝不能干那些“画饼充饥”的虚伪事。
从上边对“涸辙之鲋”的解释中,我们知道了“鲋”是一种鱼,而且是一种鲫鱼。为什么“鲋”是一种鲫鱼呢?:
鲋鱼的“鲋”(fù)字是个有声会意字,左边“鱼”字表示水生动物鱼类;右边“付”(fù)字表声兼表意,金文写作
,左边是个面朝左的人,右边“寸”字表示以手持物,两形会意,“付”字形义为手里拿着东西送给别人,所以有付出、付与、付给的说法。正如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付”字为“与也。”即给予。“付”字在“鲋”字中暗喻有人手拿食饵喂养(付与)鱼类,这种鱼就会浮出水面争抢吃食。鱼与付两形会意,“鲋”字本义为一种在有人投放食饵时浮出水面争抢吃食的鱼类,特指鲋鱼。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鲋”字为“鱼名。”《尔雅》解释“鲋”字为“今作鲫。”即鲫鱼。
资料记载,鲋鱼即鲫鱼,鲫鱼是生活在淡水中的杂食性鱼,体态丰腴,水中穿梭游动的姿态优美,生活层次属底层鱼类,一般情况下都在水下游动、觅食、栖息。但气温、水温较高时,或有人投放饵料时,就会到水的中下层、或中上层游动觅食。鲫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吕氏春秋》、《唐本草》、《本草经疏》、《本草图经》、《医林纂要》、《本经逢原》等古籍中多有记载,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回过头来再看“涸辙之鲋”这一成语,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生命岌岌可危的鲫鱼,想与路人要点水以解燃眉之急,延续自己的生命。这路人却要去禀报吴、越国的国君,请示引西江之水来解救这条已经奄奄一息的鲫鱼。看起来思想上高度重视,再加上领导亲自带头而又兴师动众,但结果却是于事无补的,这鲫鱼早已一命呜呼了。
作者:范登生,二马看天下特邀专栏作家
责编:恬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