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4月26日-1616年4月23日),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9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戏剧家的作品。
莎士比亚最早的剧作是以当时常见的风格写成的。他采用标准的语言书写,常常不能根据角色和剧情的需要而自然释放。 诗文由扩展而定,有时含有精心的隐喻和巧妙构思,语言通常是华丽的,适合演员高声朗读而不是说话。到中期创作时期,莎士比亚开始用更自然的文字写作。他渐渐将他的隐喻和象征转为剧情发展的需要。莎士比亚惯用的诗的形式是无韵诗,同时结合抑扬格五音步。然而,后期的作品中他保留了前期风格的特点。在后期的传奇剧中,他故意转回到更虚假的风格,这种风格着重了剧院的效果。
其主要作品
《莎士比亚全集》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上下集)《亨利五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1597《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生非》《第十二夜》悲剧《雅典的泰门》神话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其他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维纳斯和阿多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暴风雨》莎士比亚还与弗莱彻合作写了历史剧《亨利八世》和传奇剧《两位贵亲》
歌德曾评价他的作品说:“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一生都属于他了。读完第一部,我就像一个生下来的盲人,一只奇异的手在瞬间使我的双眼看到了光明……感谢赐我智慧的神灵。”
简·奥斯汀(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
其主要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情和友谊》 《理智与情感》又名《埃莉诺与玛丽安》 《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 《爱玛》《诺桑觉寺》《劝导》《苏珊夫人》
奥斯汀笔下的人物虽然都是虚构的,但却都体现了奥斯汀本人的婚恋观。奥斯汀生活的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化已经影响了各个阶层,当时的乡村贵族、地主青年在婚恋问题上也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以后,资产阶级关于人性和人道的一些思想观。例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充分体现了奥汀所向往的婚恋模式,伊丽莎白在和达西的交往当中,崇尚男女平等的原则,摒弃了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并且认为高尚的情感是人们的正常需要。同时,奥斯汀笔下的理想婚姻除了平等、尊重以外,还有自由和理解,她希望以此来帮助人们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从而找到自我,实现自我。
奥斯汀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戏剧性冲突。由于奥斯汀终其一生都生活在封建势力强大的乡村,加之家境殷实,所以生活圈子很小。这使得她的作品往往局限于普通乡绅的女儿恋爱结婚的故事当中,而她的作品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封建势力的观点。
查理·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他于1812年2月7日出生在英国南部朴茨茅斯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1832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写了歌剧、笑剧、随笔、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以长篇小说最为成功。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前者展示了工业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描写了工人阶级的团结斗争,并批判了为资本家剥削辩护的自由竞争原则和功利主义学说。后者以法国贵族的荒淫残暴、
人民群众的重重苦难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威力,来影射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预示这场“可怕的大火”也将在法国重演。其他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远大前程》《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双城记》、《孤星血泪》等等。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年9月11日-1930年3月2日),20世纪英国作家,是20世纪英语文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主要成就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游记和书信。他写过诗,但主要写长篇小说,共有10部,最著名的为《虹》、《爱恋中的女人》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白孔雀》《逾矩的罪人》《爱情诗集》《儿子与情人》《孀居的霍尔罗伊德太太》《普鲁士军官》《虹》《意大利的黄昏》《阿摩斯》《瞧,我们走过来了》《海湾》《新诗集》
劳伦斯的文学作品的主题是多样的,贯穿在他一切作品中的一条线是阶级意识。其特点是:一个下层阶级的男人和一个上层阶级的女人的结合。上层阶级的男人通常是萎靡不振,缺乏人性本能力量的。
约翰·济慈(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19世纪初期的英国诗人。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1815年就读于伦敦国王大学,1817年开始写作。1818年到1820年两年间先后完成《伊莎贝拉》《圣艾格尼丝之夜》《海伯利安》《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作品。
他的诗篇被认为完美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特色,他被人们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他才华横溢,善于运用描写手法创作诗歌,将多种情感与自然完美结合,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影子。他的诗篇能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
济慈代表作品:《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海伯利安》等著名长诗,最脍炙人口的是《夜莺颂》《希腊古翁颂》《鲛人酒店》《秋颂》、《狠心的女郎》《夜莺颂》《希腊古瓮颂》《倦怠颂》《忧郁颂》《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长诗《安狄米安》《海披里安》等。
济慈主张"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事物外貌,表现景物的色彩感和立体感,重视写作技巧,语言追求华美。
济慈的诗歌写作方向特别,描写手法细腻,以文辞声调之美著称。他带给无数读者新的视角,引导每一个人要善于发现美、拥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这就是快乐人生的秘诀。济慈笔触清新,作品选材特点独特,在他的诗歌里无论是绝美的爱情还是催人奋进的激情,都像被赋予了灵魂的呐喊,从心灵上引起共鸣,更从生活中找到影子。是十八世纪这个需要精神支柱时期的特殊食粮。
珀西·比希·雪莱(公元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雪莱代表作品: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麦布女王》,以极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为诗辩护》、《麦布女王》、《伊斯兰的起义》、《钦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