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方法论学社
《学方法论,用方法论——跟*学方法论》系列之六高效的学习,有一个很实用的基本学习框架,即了解我们学习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经典案例和注意事项”,这个框架被学界称作是“黄金圈”。
*思想方法论的“是什么”和“为什么”,我们在前面的篇章里有提及,“是什么”换一个名词叫做“概念、实质、基本内容”;
“为什么”换一个名词可称作“重要作用、因果关系、历史缘由”等;
“怎么做”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理解过程中自然地明确了方向,甚至找到了方法;
“经典案例”是对理论的应用实例,大家可以有意识的,从矛盾分析一般原理的角度去解读《*选集》,读者也可以和应该主动联系自己的具体实践或观察,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重要提示:
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不是生搬套用某一种方法论,这样就会容易犯教条主义错误,事实上,我们也不可能用一个面面俱到的理论框框去套现实世界中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这是削足适履。在《毛选》的大量案例中,*也只是用到了某一种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和部分细则,或者是综合几种方法论作用于一项具体的事务。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充分理解方法理论,更要注意重点内化这些方法论中带有一般普遍性的基本原则、核心原理,然后对照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通晓了基础的理论,在用理论指导我们的具体实践中,“注意事项”的地位便突显出来了,这篇文章,我们讲的便是*思想方法论中的矛盾分析方法在指导实践应用中,要重点注意的事项。
我们在应用矛盾分析方法时,应该重点注意两类问题,一是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中只见对立不见同一的问题;二是正确把握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
(一)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问题1、只见对立不见同一的问题
对立和同一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相成的基本属性。矛盾分析方法把握这种属性,是从统一( 同一)中把握对立、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形而上学则割裂矛盾的对立和同一的内在联系,从片面性把握对立和同一。正如马克思指出:“在它看出有差别的地方就看不见统一,在它看见有统一的地方就看不出差别。”
值得强调指出的是,这种只见对立不见同一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恰好符合于人们的常规思维,即形式逻辑的思维。(有关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的异同,大家可了解恩格斯的《反杜林论》)
2、只见同一不见对立的问题
形而上学割裂矛盾的对立和同一的内在联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只见同一不见对立,不能从对立中把握同一,把同一看成是不包含内在对立的同一。
恩格斯明确指出:
“旧形而上学意义下的同一律是旧世界观的基本原则:a=a。每一个事物和它自身同一。一切都是永久不变的,太阳系、星体、有机体都是如此。”
这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所把握的同一,是抽象的同一,是绝对的自身等同,是不包含差异、对立的同一。按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看问题,事物只能是自身等同,不能同时包含它的反面,否定的方面。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由于否定了同一中的对立,不能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就否定了事物自身内在的对立性质和趋向,就否定了事物的自我运动和自我发展,因而也就只能合逻辑地把事物的发展只能理解为量的变化,不能理解为质的飞跃,把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不能归结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只能归结为超自然事物的上帝或神,或归结为事物的外部矛盾。
值得强调指出的是,这种只见同一不见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也是恰好符合于人们的常规思维的,符合于形式逻辑的同一律: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始终要保持概念或判断的自身的同一,不能随意变更。
同一律并不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内容和形式统一的)的客观事物的规律,更不是科学世界观的规律。倘人们在世界观上恪守同一律,认为每一个事物只能和它自身同一,一切都是永久不变的,那就是只见同一不见对立的形而上学了。
3、在怎样把握同一问题上,还有一个把同一相对化的问题
矛盾分析方法从对立中把握的同一,是具体的同一,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事物、方面之间的内在统一性。
在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和同一关系问题上,我们在讨论违背矛盾分析方法的形而上学时,涉及了两条形式逻辑的规律,指出它们仅适用了一定范围,倘超出这个界限,把它们当成世界观的规律加以遵守和运用,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这既不是贬低形式逻辑规律的作用,也不是误解形式逻辑规律。
(二)正确把握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
1、把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化的问题。
矛盾的共性即矛盾的普遍性或者称矛盾的一般原理,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矛盾的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是说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所谓把矛盾的共性绝对化,就是指不从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中把握共性,把共性夸大为脱离了个性的绝对。
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教条主义者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把共性看成是可以离开了个性而存在的,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看成是可以脱离个性,不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发生作用的东西。在他们看来,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他就应具有可以照搬照抄的性能,具有可以提供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现成答案的性能,否则还叫什么“普遍的真理”,还能称做“放之四海而皆准”吗?
在矛盾分析方法看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作为共性、一般的东西,它不能离开具体实践这个个性、个别的东西而存在和发生作用,因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我们强大的思想武器。正是因为如此,*反复强调全党同志要认真吸取把矛盾的共性绝对化的教条主义的教训。
所谓把矛盾的个性绝对化,就是指不从个性与共性统一中把握个性,把个性夸大为脱离了共性的绝对。
经验主义者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把个性看成是可以离开共性而存在的东西,认为具体实践只凭他们狭隘经验办事,凭着一股的热情和闯劲摸摸石头就可以过河,无须科学理论的指导,因而也不必花那么大的力气去科学理论。这种脱离正确理论指导的经验主义者的实践,就必然是一种盲目的实践。
把矛盾共性绝对化的教条主义和把矛盾个性绝对化的经验主义,只见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不见它们的统一,实质上也是一种违反矛盾分析方法的形而上学。这种片面性也是一种违背辩证法客观性的主观主义,因为它不符合客观事物的矛盾本性,不符合具体情况县体分析的唯物辩证法的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
2、把“两点”和“重点”割裂的问题
*思想关于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应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矛盾的重点中把握两点,又从矛盾的两点中把握重点,使两点与重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矛盾分析方法从两点中把握重点的原理还告诉我们,要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问题。我们应做到注意一种倾向而又不忽视其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在反右倾时,要注意到被其掩盖着的“左”,在反“左”倾时,要注意到被其掩盖着的右。注意一种倾向而忽视被其掩盖的另一种倾向,这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是有深刻教训的。我们应学会运用从矛盾的两点中把握重点的科学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以避免犯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错误。
本文主要内容引自*思想方法论,首发于《头条》。如果认为本文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评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