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哪五个部分,汉语拼音方案的特点和优势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6 06:06:34

如果追溯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渊源,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它始于1605年,到近60年以来才逐渐发育滋长,中间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挫折,耗费了多少人的心血,一直到现在才能完成。这完全是历史推演的结果,绝不是少数人一朝一夕能突然促成的。正好前几天小编就看到了西瓜视频创作人【EyeOpener】的一个视频,说的就是这个问题,所以今天也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一、早期的汉字注音方法

最开始,中国人给汉字注音,使用以下几种方法:读若法、直音法、反切法、36字母。

读若法只要求一个字的读音与另外一个字的读音相像,就可以用这个字给那个字注音,是一种不准确的注音方法。

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哪五个部分,汉语拼音方案的特点和优势(1)

直音法比读若法进步了一点。它是一个字的读音与另外一个字的读音相同,才能用这个字给那个字注音。但是这种注音在很多情况下会失去表音作用,比如有的字没有读音相同的字,有的用来注音的字本身是生僻字或者有几种读音等等。

后来,在印度拼音字母的影响下,发展出分析字音和拼合字音的反切法,弥补了直音法的缺点。反切法用2个汉字给1个汉字注音,提取前面汉字音节中的声母和后面汉字音节中的韵母进行拼合,得到被注音的字的读音。这种注音方法从不能分析字音发展到了能够分析字音,来到了语音学的门口。但是反切法对字音的分析是隐形的过程,是在头脑中完成的,没有符号可以书写下来。

之后,在印度拼音文字的进一步影响下,中国人开始了创造汉语字母的尝试,用现成的汉字作为表音的声母字母,就是所谓的"36字母"。不过,"36字母"没有创造区别于通用汉字的专用字母,直接使用现成的汉字,而且只能表示声母,不能表示韵母,不是完备的字母表。36字母是汉语字母的最初萌芽,属于汉字拼音化的酝酿阶段。

二、清末切音字运动的探索

西瓜视频创作人【EyeOpener】的视频里就提到过,最早用表音字母给汉字注音的文献是明朝万历年间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创作的《西字奇迹》(1605)。又过了20年,也就是1626年,同样是天主教的传教士金尼阁也创作了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来帮助外国人学习汉字的书——《西儒耳目资》。

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哪五个部分,汉语拼音方案的特点和优势(2)

从这以后的百余年,中国闭关锁国,汉字音译的需要似乎被人忘记。直到鸦片战争以后,国门打开,因为通商和交流的需要,外国人创造的各种各样的拼写汉语方言的教会罗马字和汉字音译方案大量出现。

后来又出现的威妥玛式和邮政式汉字译音方案相似,基本都是拼写官话。威妥玛式曾经是音译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名称的通用标准,邮政式曾经是中国地名音译作为邮政和电报业务的书写标准。

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我国的先进学者清醒地认识到创制拼音文字的迫切需要,也纷纷有所创作,兴起了"清末切音字运动"。

"清末切音字运动"中创作的拼音方案都是个人方案,字母形式有采用拉丁字母式的,也有采用汉字笔画式的,汉字笔画式占据主流地位,并且依然停留在声韵双拼的阶段。

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哪五个部分,汉语拼音方案的特点和优势(3)

三、国语罗马字运动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政府和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国民政府成立以后,教育部召开会议,要求把"切音"改成"注音",采用注音字母,还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形式审定汉字的法定国音,准备从统一汉字读音入手来统一全国语言。

直到1918年,由政府领导的集体创制的注音字母正式公布。注音字母采用汉字笔画式字母,把韵头从韵母中分离出来,使音节拼写从声韵双拼变成了"声母 介音 韵母"的三拼。

因为注音符号的字母形式不符合世界文字发展的主要趋势,它在科学应用上、技术上受到很多限制,所以公布后不久就遭到不少批评。

而且注音字母的语音标准是"读音统一会"借助投票方式拼凑各地方言音系而拟定的人工语言,不是自然音系,社会认可度和现实生命力自然是有限的,反对的呼声一直存在。

由于这样的背景,在注音字母修订、推行过程中,国语罗马字运动已经有序展开。

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哪五个部分,汉语拼音方案的特点和优势(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