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先秦兵器
到现在,中国已知的藏有“我”这种兵器的博物院,就只有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和陕西的扶风博物院寥寥几家了。
那么,为什么现在“我”又作为自称使用了呢?
拆开“我”这个字,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左边是“手”字,右边是“戈”字,连在一起就是指“以手持戈”的意思。
我字拆开为手和戈两个字
喜欢了解历史的人会发现,在古代,那些不干正紧事的王室贵族们每天只做两件事情:一个是祭祀,另一个就是打仗了。就因为经常打仗,他们还给自己取了个好听的名字——手持战戈的人,即“我”。
戈
其次,在“我”刚作为自称后不久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单用作一个人的称呼,而是“我们”的意思。如《赤壁之战》中的“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后来因为古代实在是太经常打仗了,士兵们也都是“手持战戈的人”,所以那些士兵念顺口后,又把“我”字从战场带回了家乡,慢慢传播开,就演变成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自称了。
新文化运动以后,因为开始提倡使用白话文,反对封建迷信思想,以前那些五花八门的自称都被摒弃了,反倒是带有不吉利色彩的“我”字,被那些文学家、作家们选择作为自称使用,所以才有了现在“我”的广泛书面使用。
其实“我”很少作为书面自称出现,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古代文人们“穷讲究”,毕竟,用“余”、“吾”这些字,哪一个读起来不是比“我”好听,看起来更有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