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著名学者余英时在论及《红楼梦》曾这样说道: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基本点鲜明而对立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我想叫他们“乌托邦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两个世界,落实到《红楼梦》这部书中,便是大观园世界和大观园以外的世界。
余先生此语道出了大观园在《红楼梦》中的真实功用,它表面上是贾家为元妃所造的别院,但实际上却是曹雪芹为贾宝玉及众姐妹所造的理想居所。大观园好比是唱戏前搭起的舞台,它将分散各地的人物聚集在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并且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因而我们看到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卧……
黛玉葬花
在另一部东方古典名著《源氏物语》中同样存在一个“大观园”,那就是源氏从须磨归京后为众情人建造的六条院。六条院跟大观园一样,自建成之后就成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主舞台。事实上,六条院本身就是《源氏物语》的艺术结晶,它不仅存在诸多与人物交相辉映的空间化的审美对象,更在整体叙事上将小说中几大相对独立的叙事系统整合在了一起。大观园亦是如此,它不仅呈现了诸多极具美感的自然景观,更是将宝黛之恋、宝玉心路历程及贾府命运结合在了一起。
下文笔者即从大观园和六条院的空间之美及大观园和六条院在整体叙事上的功用两个方面入手,分析《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中最为重要的空间叙事。
一、大观园和六条院的空间之美曹雪芹用笔建造的大观园是中国小说庭院描写的最高成就,它不仅令诸多读者流连其中,还令诸多研究者试图画出它的原貌,甚至令建筑家们在现实空间重建大观园。紫式部笔下的六条院则是日本庭园美的典范,对日本后世园林设计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如川端康成即在《我在美丽的日本》中指出:和歌自不消多说,甚至从工艺美术到造园艺术,无不都是深受《源氏物语》的影响,不断从它那里吸取美的精神食粮。
1968年获诺别尔文学奖后,川端康成在瑞典文学院发表了题为《我在美丽的日本》的演讲
1. 大观园之美
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通过建筑、山石、水体和植物等要素呈现主人的精神文化。在大观园中,建筑、山石、水体和植物等要素皆齐备。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山、水这两大要素在大观园的整体布局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十七回中,贾政率众人首次游览大观园,打开正门后,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当即叫好,贾政则说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再看那山: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迳。
不难看出这座假山有两大妙处:一是符合园林艺术中的“开门见山”,二是微露的羊肠小径给人曲径通幽之感。此外,省亲别墅、怡红院、蘅芜苑旁都有假山,体现仁者乐(yao,四声)山的精神品质。
现北京大观园
与山相比,大观园中的水更为灵动,它从东北角引入,经沁芳闸抬高水位,向西流过石洞,经过稻花村、紫菱洲等处,之后又向东流入怡红院。园中诸多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或因水而生,如滴翠亭、藕香榭、秋爽斋、沁芳亭桥、沁芳闸桥等等。据此不难想象,大观园四季都可看到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象,这不仅符合智者乐水的精神品质,更是符合贾宝玉所说的“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
此外,大观园中的景物亦和建筑交相辉映,凸显主人公的性格特质。贾宝玉所居住的怡红院种着“数本芭蕉”和“一株西府海棠”,贾政曾说:这叫做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俗传系出女儿国中,云彼国此种最盛。怡红院中的一红一绿,正好体现了贾宝玉的兼具男子和女子的双重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