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的孤竹城
元朝时,在这里设置了永平路,卢龙城为治所,这是“永平”之始,明清延用了这个名字,不过为府。特别是明朝时期,这里是抵御女真的最前沿,在这里设置了层层堡垒、防线,明朝皇室对“永平”的期望更多,但正恰恰是在这里,清朝皇太极因长时间攻打宁城不下,就在这一带的隘口突袭得手,兵临北京城下,让明朝的“永平”变成了泡影。清朝时,这里继续承载着清朝皇室的“永平”之梦,长期驻守重兵,不过此时作为边防的压力是没有了,更多的是拱卫京师和保卫东陵。
到了民国时期的1913年,实行了“废府存县”,永平府被撤,仅留下了县级的卢龙县在卢龙城里,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个县先是归属唐山专区、唐山地区管辖,1983年划入省辖市秦皇岛市,直到今天。
《永平府志》上的卢龙县城
永平府虽然不存在了,府城也成为了卢龙县城的驻地,但是永平府城还是因长期是府治所在,拥有着相较于一般县城来说更大的规模以及更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为特别的是,与华北地区其他地方的古城是建筑在平原地带、方形的形制相比,卢龙城则是依山就势,不拘形状,和南方的城池建设倒是差不太多。
卢龙古城自建成后,经过了多次重修、扩建,因地近边境,所以最大规模、最重要的建设、扩建时期是在明朝,分别在洪武四年将旧城土城改建为砖石城,嘉靖、万历八年、万历二十一年,清朝乾隆三十一年均进行过改建扩建。
1735年法国人杜赫德《中国全志》中的永平府城
北方一般为方形城池,上图分别为大名、广平、河间府城和南宫县城
卢龙城因依山就势建设,城内外难免有山、河等自然地势,城池坐落于三座小山之间。如果在城内,因建筑物遮挡,名字为平山、永丰山、阻山的三座小山是看不到的,就有了“三山不显”的说法。
另外,因为防御的需要,古代城池一般不修建成大门相对的格局,防止骑兵在城内直路上形成冲击队形,城门不相对还可以形成丁字路口以及死胡同,方便打击入侵之敌。卢龙城也是这样,被称为“四门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