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14 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主观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可以用自己的手去选择。
15 追求优越性:人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状态,继而就有了普遍欲求。阿德勒称其为“追求优越性”。
我们都有想要摆脱无力状态、追求进步的普遍欲求。人类史上的科学进步也是“追求优越性”的结果。
16 自卑感:人都处于追求优越性这一“希望进步的状态”之中,树立某些理想或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
17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坏事,它也可以成为促成努力和进步的契机。
而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
18 外部因果律: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
19 阿德勒明确指出“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
自大是自卑感的另一种表现。
20 夸耀不幸:是一种通过把自卑感尖锐化来实现异常优越感的模式。
21 阿德勒甚至指出:“在我们的文化中,弱势其实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特权。”
22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23 我们不断向前迈进并不是为了与谁竞争,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24 之所以有很多人虽然取得了社会性的成功,但却感觉不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活在竞争之中。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敌人遍布的危险所在。
25 只要过去作为过去存在着,我们就会生活在过去所造成的影响之中。但是赋予过去的事情什么样的价值,这是“现在的你”所面临的课题。
26 一个个体在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人生课题。
人生的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
27 交友关系:这是指脱离了工作的、更广泛意义上的朋友关系。正因为没有了工作关系那样的强制力,所以也就更加难以开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