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载人航天梦,靠自己实现了
看着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一次次在太空中获得实验数据,一次次取得我们想要却不懂的技术,怎么办?人家不带着我们玩,那就只剩一条路可走了,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那就靠自己吧!
1992年9月,我国确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命名为“921工程”。
第一步就是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相应的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要建成,同步要开展空间应用实验。为了完成这一步的目标,我国先发射了4次无人飞船,即神州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验证了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等。一切准备就绪,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5号发射成功,将杨利伟送上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舱成功在内蒙古着陆,此举让中国掌握了载人往返技术,也让我们成为了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2005年10月12日,神舟6号搭载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发射成功,返回舱在2005年10月17日成功着陆,至此,我国的航天事业完成了“多人多天”的飞行任务 。航天“三步走”计划第一步完美收官。
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
第二步,在将宇航员送进太空之后,接下来就要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飞行器交回对接,同时还要具备发射空间实验室的能力,为下一步建立空间站做准备,也为进入太空的航天员解决空间应用的问题。
时间紧,任务重。航天人夜以继日的研发工作,终于在2008年9月,将神舟七号发送至太空,此次的飞行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他们成功的完成了出舱活动,掌握了出舱活动的相关技术,此外,还开展了卫星伴飞、飞行数据终计划等实验。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之后,2011年9月29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为后续的飞行器交会对接及太空探索做准备。
2011年11月1日、2012年6月16日,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舟八号和神舟九号。这两艘飞船都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了对接,借此我们掌握了飞行器自动交会对接及航天员手动控制对接技术。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发射成功,并于6月23日与天宫一号实现手控交会对接,同时对其进行了短暂的有人照管实验,为后续载人航天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2016年9月15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成功发射;时隔一个月,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也被送上太空,与天宫二号实现了交会对接,并以组合体的形式进行了长达30天的载人飞行,实现了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技术。伴随着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货运飞船)发射成功,载人航天“三步走”第二步圆满收官。
第三步就是建造空间站了,实现大规模、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为实现这一阶段的目标,科研人员们专门为空间站的建设研发了一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并于2020年5月5日,圆满完成了首次飞行任务。接着2021年4月29日,就用长征5号B遥二运载火箭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到了太空,也就是媒体报道的中国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