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吟原文两版对比,葬花吟原文及译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7 03:59:56

今日处暑,合该配上一曲秋天的乐章~

​《代别离》一首,

拟《春江花月夜》之格,

乃命其词曰《秋窗风雨夕》。

由此可见,曹雪芹的原笔原意是:比于《春江花月夜》,在《葬花吟》后另起一座歌行体高峰,各擅春秋。

秋风秋雨愁煞人之际,寄人篱下,娇袭一身之病的黛玉,这个对季节极具敏感的生命,听着淅淅沥沥的雨打疏窗之声,牵愁动恨,将她眼前的世界绘成了带着暗淡棕色的美丽哀愁:

(原文如下,请尽快翻阅,赏析正文在后)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葬花吟原文两版对比,葬花吟原文及译文(1)

我们上次讲《葬花吟》时在最后提到:

葬花这一行为艺术并非曹雪芹独创,而是源于数百年前的文人士大夫抒发自己浪漫情怀的方式。

《葬花吟》之伟大,不仅在于其艺术构思、表达技巧,更在于它高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思想境界。

而我们普遍认为《秋窗风雨夕》远逊于《葬花吟》,这是为何呢?

葬花吟原文两版对比,葬花吟原文及译文(2)

一制《秋窗风雨夕》仅以闺阁本色,自怜自伤的女儿心绪,是难立于历代文士之中的。

从离情别绪到人生苦短,从死生之际到身世之感,从国恨家仇到天涯羁旅,历代文士赋予了秋太多的含义。

上述所列,无一不是秋悲诗篇中的绝代佳作,文人们对秋天的歌颂与寄怀,相比于对春天的伤春惜春、感叹年华易老的感情外,更有独属于秋天的肃*、战栗的壮阔之美。

此局面一开,秋色不光只有旖旎,更有磅礴大气,雷霆万钧。

而“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其悲悲切切,哀哀怨怨与古人悲凉刻苦,气象恢弘的作品比起来,终究于气脉上稍弱了。

《秋窗风雨夕》再如何好,气象上终究纤弱细巧。

归根结底只是一富家少女的愁闷之言,而缺少了立足于整个诗词之林的大气。

但话说回来,也正因《秋窗风雨夕》扭结于小儿女的情态,才使其牢牢地与《红楼梦》文本相连。若是曹雪芹笔锋突转,反倒不像是林黛玉所作了。

葬花吟原文两版对比,葬花吟原文及译文(3)

曹雪芹借小说传诗作,熔诗词于小说,诗词为小说之佐证,文本化细节于诗篇,将人物性格的张力、人物前后命运的脉络对号入座,如此,诗歌变得更容易去理解了。

红楼诗词之所以穿透尘埃,折射光芒,直抵人心,是因为其将散落的人物命运联系起来,将情节中的人物形象勾连起来。

我们于人物中看诗词,于诗词中品人物,亦能够洞悉悲戚,在与人物的共鸣中陶陶然,饮一分薄醉。

ending~


如果大家喜欢我的文章,或者想更多地了解诗词、红楼梦赏析等等,可以关注我哦,谢谢大家(。>∀<。)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