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道德经智慧# #抄抄书 练练字 静静心# #辩证的智慧# 今天和读者朋友学习的是道德经的,第十六章
- 原文: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 ;国家昏乱,有忠臣。绝仁弃义,民复孝蘸: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
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火私寡欲
译文:
在太古之世,老百姓只知道有个君王;
到了上古之世,老百姓都亲近和赞美君王:
到了中古之世,老百姓都畏惧害怕君王;到
了近古之世,老百姓则在背后恨骂君王。为
君者诚信不足,就不能取信于民,所以太古
之世的君王都非常谨慎小心,重视自已的
行,不轻易发布任何政令,国家治理好了,老百姓都认为这是靠他们自己的努力自然而然的事。(太古之世以后),崇尚自然无为的大道被废止了,代之而起的是讲求仁义;巧智奸诈出现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极为严重的弄虚作假;六亲不能和睦相处了,才会重视孝慈
用以对抗逆暴;国家处于昏乱的状态之下,
才会有忠臣奸臣之分。所以,(回归到太古之
世的崇尚自然无为而治),杜绝和抛弃用仁义
去规范百姓的做法,老百姓还会回到慈孝上
来;消除掉所谓的圣人智者,老百姓会受益
百倍;杜绝诈欺骗追名逐利,社会上就不
会有盗贼。以上三点,由于用它作为文章的
论点显得不够概括,也不够深刻,因此再把
它们作以归纳,使其类属分明,归纳后为八
个字:“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我的小想法,
这里老子,采用了递推的逻辑说出了几个层次的君王,从有之,到亲之,到畏之,到辱之。再一次阐述了,君王无为而治(不轻易发布政令)的重要性。不以仁义规范百姓,百姓收益百倍。。此章引导我们思考在表面现象背后追求更真实和本质的东西。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而是要探寻事物的本质和根源。那些满课仁义道德,其实内心都是利益。就像现在美国鼓吹的LGBT️一样,口上都是为他人争权,心里都是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