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汇总
《虞美人》
1、原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五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译文:
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
3、课下注释:
春花秋月:指季节的更替。
了:了结,完结。
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砌:台阶。
雕栏玉砌:即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泛指南唐宫殿。阑,一作“栏”。砌,台阶。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几多:多少。
4、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鹊桥仙》
1、原文:
鹊桥仙·纤云弄巧〔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若是两情相悦,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3、课下注释
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
迢迢:遥远的样子。
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3、赏析: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张先、柳永、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专项练习
《虞美人》《鹊桥仙》复习训练
题号 | 一 | 二 | 总分 |
评分 |
阅卷人 | 一、单选题 | |
得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悭吝(qiān)菡萏(hán)纶巾(guān)喘息甫定(fǔ)间(jiān)或
B.迸发(bèng)喑哑(yīn)黍离(shǔ)蓦然回首(mò)倏(shū)然
C.鱼凫(fú)趑趄(jū)脖颈(jǐng)舞榭歌台(xiè)炮烙(lào)
D.戍角(shù)荠麦(jì)潜泳(qiǎn)虞美人(yú)俨(yán)然
2.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孪生雀桥仙开门揖盗摇摇欲坠
B.证券念奴娇事得其反再所难免
C.祖籍虞美人故伎重演虚左以待
D.既使雨霖铃科班出生尘埃落定
4.对《虞美人》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以“春花秋月何时了”起句,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发出了“何时了”的疑问,可见囚禁的生活对李后主来说是极其悲苦的。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
C.下片“雕栏玉砌应犹在”是李后主遥望金陵的想象与感叹,只是朱颜改写出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江水”比喻源源不断的愁绪像东逝的江水一去不复返。
D.这首词,围绕一个“愁”字,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联系在一起,运用反衬的手法,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国家、人生的短暂与可悲。
5.下列对《虞美人》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可已经沦为阶下囚的李煜见了尤其心烦。
B.“又东风”,一个“又”字表现出李后主在年复一年消逝的时光面前的慨叹,加深了悲凉之感。
C.下片开头写作者想象中的故国,把“雕阑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有物是人非之感。
D.最后两句词人将心中万千感慨凝结为一个“愁”字,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以“春水”喻愁,写出了“愁”无穷无尽。
6.下列对《虞美人》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词从对春花秋月等美好事物“何时了”的天问转向自问,通篇围绕“愁”字,笔法起伏失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上阕状眼前之景,下阕写回忆之景,将故国衰亡与天地变化,将人事无常与天地运行联系在一起,读来让人扼腕而叹息。
C.全词以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既传出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也可见词人之悔恨。
D.结句以汪洋恣肆的一江春水作喻,将个人悲情酝酿成人类的悲情,奔腾而下,一泻千里,写出了愁之深广与无穷无尽。
7.下列对李煜《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实写,下片虚写,由实入虚,将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
B.词中通过几组意象的对比突出了往昔的繁华和今日的落寞。
C.运用比喻将原本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之多与难以排遣。
D.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
8.对《虞美人》这首宋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从红烛映照、罗帐低垂这样氛围中引发青春与欢乐的联想,抒发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情怀。
B.“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C.“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描写的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人由反思而逐渐旷达的心绪,使其“听雨”嘎然而止。
D.这首词层次清楚,脉络分明。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按时间顺序,歌楼中少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
9.下列对李煜《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开头和结尾用设问的手法,把读者带入了对往事的猜想和对愁绪的体验中。
B.全词虚实结合,或写眼前之景,或忆故国往事,或抒内心愁绪,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词人徘徊于雕栏玉砌间怅然若失的形象。
C.“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前后呼应,一脉相承,通过景色的不变反衬人事的巨变。
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的修辞将愁绪形象化,点明愁之多之长之深,又隐喻年华流逝,龙颜老去。
阅卷人 | 二、诗歌鉴赏 | |
得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诗词今译
纤薄的云彩变幻着精妙的图案,飞驰的流星传递出相思的愁苦。牛郎和织女悄然无言,各自横越过漫长的银汉。秋风白露中的相会虽然短暂,却胜过人间无数寻常的白天夜晚。
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怎么忍心回望由鹊桥回去的路。两颗心只要永远相爱不变,又何必一定要每一天厮守相伴!
(1)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个精妙的比喻写尽牛郎、织女的相见之欢和离别之苦。
B.“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对男女主人公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振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C.本词的内容是歌咏牛郎织女的神话。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写依依惜别之情。
D.这首词主要运用叙事、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2)简要分析“忍顾鹊桥归路”的“忍”字的表达效果。
(3)简要分析这首词中体现出的爱情观。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本词与《迢迢牵牛星》都使用了什么修辞格?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2)本词与《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列对《虞美人》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指美好的事物,词人却发出了“何时了”的诘问,可见囚禁的生活是极端悲苦的。
B.“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的是词人昔日的美好时光。
C.“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两句是实写,采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2)《虞美人》有哪几个方面的对比?有何作用?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①
秦观②
碧桃③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④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①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②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③碧桃:一种观赏桃花。④不道:不奈,不堪。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一般,不同凡响。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下片的头两句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
C.末尾两句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2)“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秦观①
碧桃②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①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②碧桃:又名千叶桃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诗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惋惜和无奈之情
D.本诗为一首咏物诗,仕途不顺的诗人以碧桃自喻,从中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2)“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A.菡萏hàn间jiàn或C.脖颈gěng炮烙lùoD.潜qián泳俨yǎn然
2.【答案】B
【解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A、D两项用的是比喻,C项用的是对偶,只有B项是借代。
3.【答案】A
【解析】A.鹊桥仙;B.适得其反,在所难免;D.即使,科班出身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C项是考查《虞美人》的手法和情感,“一江春水向东流”中以水喻愁,是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并非是选项所说“一去不复返”。故选C。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虞美人》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上阕状眼前之景,下阕写回忆之景”是错误的。“春花秋月”“东风”“明月”这些并不是眼前之景,而只是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
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7.【答案】A
【解析】A项,“上片实写,下片虚写,由实入虚”分析错误,“春花秋月”是实,“往事”是虚;“小楼”、“东风”是实,“故国”是虚;“朱颜”是实,“雕栏玉砌”是虚,全词虚实结合,不落痕迹。故选A。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鉴赏的能力。“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这是一首小令,却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亡国愁情。
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应从诗句的语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作答。即:手法 翻译 感情 生动形象,极强的感染力,即理解诗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语言美,并能做出一定的评述
9.【答案】B
【解析】“雕栏玉砌”是故国的雕栏玉砌,不是徘徊之处。
这是一道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的运用的题目,注意艺术手法是否得当,分析的是否正确,还要注意诗歌的内容表述的是否正确。
10. 【答案】
(1)D
(2)“忍”:怎忍,岂忍;全句意思是:怎么忍心回望由鹊桥回去的路。“忍顾鹊桥归路”巧妙地表现了牛郎织女临别时的依恋和怅惘。
(3)词人在词中巧妙地利用牛郎、织女离合悲欢的故事,热情歌颂了诚挚不渝的爱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金石般的警句揭示了爱情的真谛,即“两情”“久长”。只要两人有了坚贞不渝的爱情,即使天各一方,见难别易,爱情也会与日俱增。历久弥深,远远胜过只追求朝夕不离的庸俗情爱。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D项,“这首词主要运用叙事、描写的表达方式”错误,这首词没有运用叙事的表达方式。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故选D。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作。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美好的爱情。前文,“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像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
一夕佳期竟然像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忍”,怎忍,岂忍。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现了牛郎织女临别时的依恋和怅惘。
(3)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化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句,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它们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11. 【答案】
(1)叠词。《迢迢牵牛星》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写为主,情景交融,声情并茂,音律感强。“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摹声。“盈盈”写水之物貌;“脉脉”写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可是一水之隔,却“不得语”,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景情并生,哀怨动人。《鹊桥仙》“迢迢”说明牛郎织女相距之远,同时也极尽摹写二人相思之苦。“朝朝暮暮”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同时也增强了诗词的音律感。
(2)《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同是取材于“牛郎织女”这一美丽的传说。《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开头两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出了牵牛和织女夫妇相距之遥远。然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四句正面描写织女美丽勤劳的形象和她的悲痛情怀。接下来的“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又写织女的内心独白,那阻隔了他们夫妇的银河既清且浅,相去也并不甚远,却偏偏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当织女回眸河汉时,强烈的相思再也无法抑制,情感达到了高潮。“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两句生动地写出了凝视对岸、悄然无语、外表极平静而内心极凄苦的思妇形象,“此时无声胜有声”,令人回味无穷。《鹊桥仙》歌颂真挚而忠贞的爱情。“金风玉露”两句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柔情似水”,形容牛郎织女缠绵之情,犹如天河中悠悠的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两情若是”二句是对牛郎织女深情的慰勉,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解析】
(1)该题考核诗词的修辞格。解题前应对《迢迢牵牛星》有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两首词在修辞格上的相同点,从《迢迢牵牛星》中“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从《鹊桥仙》中“迢迢”;“朝朝暮暮”中可以判断为叠词,联系词句具体分析即可。
(2)该题考核思想情感。《鹊桥仙》,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这首诗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实际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这首诗又多用叠字,增强了诗的节奏美,诵读时要把这一节奏美表现出来。
12. 【答案】
(1)C
(2)本词共有三组对比:①“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自然永恒与人事变迁对比。②“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季节变换之永恒与世事变化之无常对比。③“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物是人非之对比。作用:两两对比的手法,使全词始终充溢着感情波澜,表达出词人深切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解析】
⑴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虞美人》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两句是实写”赏析错误,“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词人想象之语,为虚写。故选C。
⑵本词是南唐后主李煜在国亡自身本囚禁之时创作的。词人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通读本词,词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共有三组,分别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第一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中“春花秋月何时了”意思是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也就是说自然中春花秋月年年都有,没有完结的时候,是永恒的。“往事知多少”,“往事”是指词人以往的帝王生活。在过去的岁月里,太多令人伤心难过的往事不知有多少。这些往事已经消逝,化为虚幻。这是把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不返放在一起对比,表达了词人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之情。
13. 【答案】
(1)C
(2)“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处境中“为谁开”,表现了它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意的遭遇。词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分析错误。应该是矛盾的情感以“只怕”二字委婉道出。故选C。
(2)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题干问“‘乱山深处水萦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本题两问,一问形象特点,二问形象作用。第一问的碧桃特点可从“乱山深处”“水萦廻”“如画”等关键词入手分析。作用可从“可惜”“为谁开”等关键词入手。此词通过仙桃这一美的形象,来寄托作者怀才不遇、美而不被赏识的身世感慨。作者善于利用转折突变的方式表达感情,先充分描写桃的非凡、美丽,下面突然转写它生非其地,强调它的身世悲哀;先写春光多情,让人惬意,然后笔墨一转,叹惜其不由人意。“乱山深处水萦回。”一“乱”一“深”,见其托身非所、处地之荒僻。尽管依然在萦回盘旋的溪水边开得盈盈如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没人欣赏没人问,美又何然?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与矜持,然而总是遗恨!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
14. 【答案】
(1)B
(2)碧桃的特点:①美丽。“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艳。②生长在偏僻之地(生长环境恶劣)。“乱山深处”一“乱”一“深”,写出碧桃托身非所、处地荒僻。③无人欣赏(不得意的遭遇)。“为谁开”的疑问写出了碧桃不得意的遭遇。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鉴赏诗句形象和作用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诗句意义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概括形象的特点,再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句子的作用。理解“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需要扣住关键字词。“一枝如画”描绘了碧桃的美丽,“乱山深处”写出了碧桃生长在偏僻之地,“为谁开”写出了碧桃无人观赏的状态;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达自己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15. 【答案】
上片开头发问,写眼前实景,借春花秋月等美好的事物发出了“何时了”的疑问,是实写;接着是感叹,表明作者已然沉入回忆之中,这是虚写;之后又回到实景中来——“小楼昨夜又东风”;而登楼遥望,“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又是虚写;下阙一开始写作者想象中的故国,把“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有物是人非之感,是虚写;最后将笔力集中到一个“愁”字上,自问自答,以江水喻愁,化抽象为形象,突出了愁之多、恨之深。诗歌虚实相生,起伏跌宕,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直抒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解析】“春花秋月何时了”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这是实写。“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这是虚写。“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这是实写。“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是想象之景,虚写。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化抽象为形象,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本词借助虚实结合,抒发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