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有大小之分,一般说来主要是依据篇幅多少来划分。
大通讯的篇幅在四五千字上下,而小通讯则在千字左右。从受众反应来看,小通讯比较受欢迎,有故事有情节,花不了多少时间便可看完。
现在不少媒体都提倡记者写小通讯,强调主题集中,内容丰富,细节感人,文字流畅。实践已经证明并在继续证明,这种小通讯大有发展前途,能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
那么,如何写好这种小通讯呢?下面结合一篇范文来具体讲一讲。
一、看范文,体会其中的奥秘。
这篇题为《1元厨房》的小通讯刊登在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1月18日第1版上,发表后颇受大家的好评。
下面我们采用“文中加点评”的形式来剖析一下这篇范文——
1元厨房
每逢饭口,这条狭窄小巷子就热闹起来:三十几簇炉火上锅铲翻飞、菜肉跳跃……空气中混合着每个家庭拿手菜的香味。
这家自助厨房位于江西南昌肿瘤医院旁。1元钱,是使用者付给厨房经营者的“使用费”。
这家“1元厨房”,年头不短了。2003年,万佐成、熊庚香两口子在小巷子里支起了一个油条摊,早出晚归卖油条。
(点评:记者以生动的笔触,写出了小巷子里自助厨房的热闹情景。)
有一天,一位神情疲惫的妇女来买油条,买完不走,在摊前打转。
“您还需要什么?”万佐成询问。
“能……能不能借火让我炒个菜?家里小孩患了骨癌,截肢了,别的都不想吃,就想吃口妈妈做的菜。”
听了这话,万佐成两口子二话不说就答应了。炒完菜,这位母亲非要付钱。万佐成说这是“余火”,不要钱,以后需要可以天天来。
(点评:以对话的形式,带出了文中的“主角”:一位母亲、万佐成两口子。)
时间一长,小巷子能炒菜的消息,就在肿瘤医院传开了,找万佐成两口子借火做饭的人多了起来。“每天6点钟就有过来的,最多的时候全部6个炉子都有人排队,一天三四百人来炒菜。”万佐成看大家等不过,干脆一口气买了10多套厨具和煤球炉,一堆切菜板码得整整齐齐,还配备了食盐、酱油等简单调料。(点评:“万佐成看大家等不过,干脆一口气买了10多套厨具和煤球炉…….”这句话写的是“具体行动”,比写上那些一般的话语更有力。)
起初,万佐成两口子靠卖油条贴补炉火钱,病人家属来炒菜是免费的。时间一长,来做饭的病人家属不干了。大家实在不好意思让两口子往里搭钱,强烈要求收点钱,算作水煤开支。(点评:故事开始了,吸人眼球!)
几经拉锯,万佐成和病人家属们“达成协议”:日常炒菜收5角钱,逢年过节就不收钱。这个价格维持了很多年,后来因为物价上涨,又有病人家属提出涨价,两口子才勉强把价格调到了1元。
小巷子的墙上,有很多电话号码,这是来做过饭的病人家属留下的。他们希望,万佐成两口子方便的时候去自己家里做客吃饭。
(点评:用具体的实例,道出了万佐成两口子与病人家属之间的融洽关系。令人感动!)
“生离死别是最可怕的事情。能帮到大家,心里就很高兴。”万佐成说。
(点评:这句朴实的话语,是这篇报道的‘魂儿’。写在这里恰到好处。)
就这样,月落日升,暑往寒来,小巷子里始终炊烟不断。十多年中,万佐成两口子接待的“炒菜人”早已过万。
二、围绕一条主线行文,不枝不蔓。
这篇小通讯涉及的人物较多,王佐成两口子、一位患骨癌截肢小孩的母亲和其他病人家属等;情节方面从借灶炒菜“不要钱”到“收5角钱”再到“1元钱”,头绪也较多。
但该文记者紧紧围绕着“助人”这条主线来写,不枝不蔓,把整个事情梳理得脉络清楚、明白。
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写小通讯首先要把主题、主线搞明白;在写的时候不被其他无关的“料”所扰。要善于围绕着一条主线配置相关细节,像梳辫子那样逐一细致写来。只有这样,才能把小通讯写得集中、写出特色。
三、精选细节,“好料用在刀刃上”。
该文作者采访时收集了不少细节,但在写的时候他们精挑细选,把最能说明主题、主线的细节写进稿子里。
比如“万佐成看大家等不过,干脆一口气买了10多套厨具和煤球炉,一堆切菜板码得整整齐齐,还配备了食盐、酱油等简单调料”。
还如“小巷子的墙上,有很多电话号码,这是来做过饭的病人家属留下的。他们希望,万佐成两口子方便的时候去自己家里做客吃饭”。这些细节都用到了关键处。
特别是文末万佐成的话语:“生离死别是最可怕的事情。能帮到大家,心里就很高兴。”把该文的“魂”写出来了。
新华社原社长穆青老师曾说,写稿子用“料”不在多而在精,且用到最合适的地方。这篇小通讯可以做到了这一点。
现在有些通讯里的“料”不少,但让人看了不但不觉得生动,反倒认为是啰嗦、累赘。为何?“料”不精也。只有对“料”进行挑选,把最精彩的实例写在稿子里,才能感染人、打动人。
四、少用叙述,多用表述。
圈内的行家评论说,这篇小通讯之所以写得好,其中之一就是记者在写法上“少用叙述,多用表述”,因而吸引人。
叙述,表述,一字之差。差在哪儿呢?
叙述,一般由记者来述说一件事,但有时难免失于单调、沉闷。而表述则不同,表述是记者经过观察思考后运用讲故事的手法来向受众介绍这件事情。故事者,具体生动也。用这种手法来写新闻通讯,那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请看开头:
每逢饭口,这条狭窄小巷子就热闹起来:三十几簇炉火上锅铲翻飞、菜肉跳跃……空气中混合着每个家庭拿手菜的香味。
再看:
“生离死别是最可怕的事情。能帮到大家,心里就很高兴。”万佐成说。
这些都是用表述的方法写出来的,自然、生动。
这里顺便说一句:在一些写舍己救人、助人为乐的稿子里,文中总有这么一段:记者问救人者问:“当时你怎么想的?”救人者说“当时没想什么,看人掉水里就想把他救上来”,记者听了这话不甘心,非让人说出一两句豪言壮语不可。其实记者那样做倒是虚假了。你看这篇小通讯里写的万佐成说的这句话就很自然、亲切。
小结语
写小通讯,别看其“小”,但记者下的功夫却不小。梳理素材、挑选细节、明确主题、选择行文方式,这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下点功夫才行。
初学新闻写作者不可一开始就求“写大”,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这才是走向成功之道。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