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影
3,为创造出“无影”之影的境界,词人运用不写之写的手法
谈到张先词中影意象的独特性,就不能不提及他精心创造,历来被人交口称赞的两句“无影”之影,第一处“无影”在《翦牡丹·舟中闻双琵琶》一词中: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争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第二处“无影”在《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一词中: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 。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 ,无数杨花过无影。
对“无影”之影的精心创造体现在何处呢?影作为一个独特的意象是不能独立存在的,除了物体之外,还需要一个重要条件才能构成影的存在,那就是光,所谓的光影成像就是这个意思。光与影,从来都是事物的一体两面,有光才有影,影因为光照射物体才会存在。
张先体察到了光的强弱变化,注重影意象的形成,由光线导致无影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光线不足,一是光线过强。张先词的无影恰恰就涵盖了这两种情况。
先看《翦牡丹》,其“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是发生在日光之下,词中明明事先写道“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这是一派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又不是阴天,怎么会无影呢?但细细品味“柔柳摇摇”一句,才会明白这次词人的匠心独运。
原来是柳荫遮盖了日光,浓荫蔽日,絮影埋藏在柳影之中,明写“絮无影”,实则写出了柳影。在这种看似不写之写中,已近暗含了光与影的互动。
词人生动而逼真地写出要写的部分,给人留下形象具体的感受,又留下“无影”的想象空间,以激发人们用想象来弥补词人笔触未到之处。形为“不写”,实则已“写”,从而创造出了“无影”之影的高妙境界。
柳絮
如果说这一句在写无影之时,实际还是以“有影”为主,那么另一句“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侧重的就是光了。虽然词中描写的时间不是白天,但夜晚的月光清亮明透,再加上杨花特有的轻薄体态,光线竟穿过花身,无法形成阴暗面,因而形成了“无影”的形态。
词人借“无影”二字,将月光、杨花的洁白和通透的特点写到了极致。光与影在杨花这一特殊物体中形成了互动,影被相对强的光所覆盖,融化在光中。词人明线是在写光,暗含写影。同样是不写之写,“无影”之影,只是与“坠轻絮无影”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