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句,大意是说当人们见到飘逸流动的云霞就联想到杨贵妃华美的衣裳,见到盛开的娇艳的牡丹花就联想到杨贵妃艳丽的容貌。杨贵妃的衣服在诗人的笔下如天边云霞和霓裳羽衣一般轻盈,它们簇拥着杨贵妃娇美的容颜。
李白想写杨贵妃美,她的美到了什么程度呢?连天上的云彩都想成为她的衣裳,盛开的牡丹花都想成为她的容颜。明明是写杨贵妃的美像天上的云彩和盛开的牡丹,可李白却匠心独运,偏偏以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反过来写,这正是这首诗点睛之处,堪称神来之笔。
“云想”二字是诗人空灵绝妙的想象。诗人以飘逸流动的云霞赞美杨贵妃服饰的飘逸出尘,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容颜与衣裳之美,表现出杨贵妃的富贵之态,宛如仙子一般。
诗中两个“想”字,是李白从观赏者的视野中进行描写的。因为诗人奉召来到兴庆宫龙池东沉香亭前,他见到朦胧月色下盛放的娇艳的牡丹花与沉香亭中的杨贵妃后,灵感迸发,才写出了这样的诗句。
诗人以云霞联想杨贵妃服饰的华美、气质的出尘,是建立在月色朦胧、华灯初上时的兴庆宫的赞美和想象上的。所以云霞是诗人的想象,以想象中云雾蔼蔼的仙境暗喻兴庆宫,以天上的瑶台仙境暗喻长安宫城里的沉香亭。
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接下来诗人将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由眼前的牡丹花联想到神话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群玉山、瑶台。
诗人在时空的转换、挪移中,以想象写现实。在想象的情景与现实情景的对比中,诗人认为:这样的天姿国色与花容月貌,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李白又不露痕迹地把杨贵妃比作天女下凡,精致的文字毫无阿谀奉承之嫌,读来毫无违和感。
如果说第一首是从空间来写的话,第二首诗是从时空的挪移来铺垫和推进诗意的,诗人想象的场景是楚襄王的阳台以及汉成帝的宫廷。于是第二首《清平调》便从李白的口中吟咏而出: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诗人笔下的牡丹花娇艳凝香,带着露水,这一句从颜色与香味两个方面写牡丹花的娇艳,不但写出了天然的美,而且写出了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诗人以花写人,用牡丹花的色香味来衬托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云雨巫山枉断肠”,化用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的典故。诗人把上句的牡丹花拟人化,指出楚襄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哪里及得到当前的花容人面。
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依靠新妆,哪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贵妃,杨贵妃不施粉黛,雍容华贵的形象便已是绝色天然的美人了。
诗人用抑扬法,化用典故,借古喻今,借赞美巫山神女与赵飞燕,以凸显杨贵妃的花容月貌。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贵妃身形丰腴。“环肥燕瘦”的成语就是形容赵飞燕和杨玉环的。
据说,杨贵妃非常喜欢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时常吟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