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想到了应该如何抵抗住恶念对心灵的侵蚀后,当然也会制作出一系列发扬善念的方案,所谓的百善孝为先正是古人为督促人们尽孝写下的至理名言。
还有想必人们也并不陌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然而令人无奈的是话中无后的意思,实则并不是在说没有后代,而是代指了晚辈没能尽到后代应该尽到的孝道与责任。
意义被曲解 道义标准看得出这里面并不包括没有孕育后代这一说,奈何这句话时至今日已被传得面目全非,只要一提及这句话几乎每个人都觉得这是在说生孩子的事情。
古代名言真实含义被数度曲解的案例还有许多,不过这种乌龙情况的出现也可以理解,孝背后的含义从西周时期开始逐步被普及。
细细想来西周时期到今时今日已过去数千年时间,那时候风靡全社会乃至是皇家的观念,到了现在人仍能保存完好是万幸中的大幸,话语中的深意被误解也情有可原。
不过能够确认的一点则为尽孝的确是华夏文明中的核心所在,华夏民族从来都甘愿遵从道义标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句话在华夏民族身上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宽容、温良与端庄乃是华夏民族的特征,如何做到忍一切能够忍受的事物,自然要尽全力遏制与正义相对抗的邪念。
正邪不可能统一战线,就如同一个人不同的内心想法那般,正派想法与邪念总会站在两个极端,这时候就要当事人有着精准的判断力。
关键是必须具备强悍的克制力,华夏文明讲求一点懂得隐忍之道方能成大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谁人都明白,若当真做起来却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同理压下心中的邪念也并非一蹴而就之事,一定要经历一个过程才可以见到希望的曙光,否则极容易费劲千辛万苦终究却只获得半途而废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