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最新版,两小儿辩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8 05:44:20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炼,却不失形象生动。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两小儿辩日》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它讲述了春秋时期,孔子游学途中,遇两个小孩为太阳离地球远近问题而争论,不能判断谁对谁错的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清楚两小儿说明观点的思路和方法,能从课文中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两小儿好学多思的精神,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让学生参考注释弄懂每句话的意思。

2.能够找到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两小儿的观点。

课前准备:1.让学生收集孔子的相关资料。2.简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论语》诵读,导入课文

师:刚才我们听的就是孔子《论语》中的《学而》,课前大家搜集了孔子的资料,谁来给大家交流。

孔子,我国古代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课件详细资料)。这样一位大教育家竟然被两个小孩给难住了?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一起走进故事。

二、以“辩”为眼,初识“辩日”

我们今天学的课文中有一个“辩”字,《两小儿辩日》,结合预习课题中的辩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个课题是什么意思?

看着课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他们为什么辩论?辩论的结果怎样呢?

三、回顾方法,读准课文

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文言文?(伯牙绝弦、学弈),你是怎样学习的?

1.交流文言文学习方法:读准、读通、读懂

2.检查朗读:指名读,有问题纠正。尤其注意“为”“知”。

四、理解字词,读通课文

相信你们一定比老师读的更好,现在请结合注释和你查阅的资料,再读一遍课文,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1.遇到拦路虎怎么办?

(1)注释理解

以:认为。 去:距离。 孰:谁。 为:同“谓”,说。 知:同“智”,智慧。乎:相当于现代文中吗,呢

(2)古今对照:汤:①今:食物加热煮熟后的汁液;②古:热水

(3)可以联系上下文,组词扩词:决,决断,判决。

2.现在请同学们试着自己复述故事

出示译文让学生对照修正。

五、对比分析,深明辩日

1.读懂了课文,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一读,注意读出两小儿的语气,可以加上表情和肢体动作,体验辩斗。

2.老师这儿还有一个难题--请大家填一填。

人物

观点

现象

依据

小儿甲

小儿乙

通过表格中两小儿观点的对比,你有什么发现?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组词:

车盖——盘盂

“车盖”:古时车上的蓬盖,像雨伞一样。“盘盂”:古代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都是用来形容太阳的形状,都是圆的,只不过“车盖”大,“盘盂”小。(图片)把太阳比作“车盖”和“盘盂”。都是小儿甲说的,是他对太阳观察以后的发现。

沧沧凉凉——探汤

沧沧凉凉是种什么感觉?探汤又是什么?其实啊“沧沧凉凉”和“探汤”都是用来形容太阳的温度,并且意思是相反的,前者指天气寒凉,后者指天气炎热。 都是另小儿乙说的,是他对太阳观察以后的发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这个现象,你们看到过吗?(看到过)看来小儿甲说的是事实。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个现象,你们感受到过吗?(感受到过)看来小儿乙说的也是事实。

两个小儿说的都是事实,为什么结论相反呢?原来小儿甲是以视觉效果为依据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小儿乙是以触觉感知为依据表达自己的观点,两小儿虽然是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却都是以我们司空见惯的事实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来作为支撑,所以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理由,谁也不能说服谁。

六、寓意启示

1.师:这两个小孩根据自己的理由得出了相反的结论。面对他们的疑问,孔子有办法解决吗?(没有,原文)孔子因为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他就表示“不能决也”。回到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大家说,孔子是不是一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人呢?(是)从这一点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孔子这么一个智慧极高、知名度也极高的人,还会遇到解答不了的难题,甚至被他人笑话,这一点启发我们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更要不断的学习。

2.师:虽然这两个小孩因为片面地看问题而得出不正确的结论,那他们有没有值得我们称道的地方?

肯定他们好学多思、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勤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

3.拓展延伸

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刘向《说苑·敬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

六、作业

1.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如何回答这两个小孩的疑问?查找资料,用科学知识说明你的观点。

2.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是中国道家典籍之一,请你自主阅读纪昌学射、愚公移山。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