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意图,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简短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8 06:10:46

六下《两小儿辩日》

一、教材分析

《两小儿辩日》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认识自然,探索客观真理,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主要是写两个小孩围绕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展开争论,而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谁对谁错,告诉我们,要用心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还说明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处于第三学段,他们掌握基本文言阅读的方法,对是非、美丑善恶有自己的判断和辨别,能在文言阅读中思考,但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强,但理解能力较差,缺乏感性经验,要揭示和理解深刻的寓意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文言故事比较有趣,学生非常乐于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教学设计中借助文言文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方法,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图文对照等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学习,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

针对教材课标和学情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辩”字开课

1.出示“辩”字,观察字的结构,“辩”中间是言字旁,说明用语言进行辩论。

2.书写指导“辩”字。

3.形近字比较:辩、辨、辫

4.释题:“两小儿辩日”是什么意思?

5.齐读课题两遍。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直入课题。学习“辩”,从字形到字义,知道这篇文言文的内容跟辩论有关。形近字比较,理解课题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出示词语: 车盖 盘盂

沧沧凉凉 探汤

2.齐读词语。出示图片,结合注释理解车盖、盘盂。谁大谁小?(板书:车盖、盘盂)

3.结合注释理解“探汤”的意思。“探”指什么?“汤”指什么?积累和“汤”字有关的四字词语。体会“沧沧凉凉”和“探汤”谁热谁冷?(板书:沧沧凉凉、探汤)

4.这两组词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含有这4个词语的句子。

【设计意图】从重点词语入手,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然后由词语从大小和冷热两方面进行比较,初步感知太阳的不同。

(三)初读课文,“辩”异同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生读,纠正读音。“孰为汝多知乎?中‘为’读wèi”根据注释理解意思。

3.出示两个句子,学生再读。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仔细观察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①字数相等

②句式相同

③时间相同(顺势理解“日初出”“日中”)板书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引读句子!加深感悟。

5.全班齐读这个有趣的句子!

6.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经验,试着说说这两个句子的意思!

7.带上理解读出文言句子的节奏感!

8.两个小孩是如何观察太阳的?

一儿:从太阳的“大小”进行观察

一儿:从太阳的“温度”进行观察

不同:观察角度不同:板书:大小、温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读、划节奏读,主要提升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感性认识。在读的过程中发现异同。

熟读课文,“辩”观点

1.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观察太阳得出的观点也不一样,是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

2.再读课文,用“ ”勾画出两小儿的观点!

3.指导学生读,在读中理解两小儿的观点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①两个小儿都具体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师引读:

一小儿认为:“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他的理由是……

另一小儿却认为:“我以日初出时远,而日中时近也。”他的理由是……

②继续教师翻译观点引读原文:

一小儿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他的理由是……

另一个小儿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的太阳却离人近,他的理由是……

4.再读两小儿观点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观点截然不同

【设计意图】读课文,找出两小儿的观点及理由,两小儿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分清观点和对应的理由。旨在让学生读熟课文。

疏通全文,感“辩斗”

1.他们观点对立,就这样争来争去,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辩斗,你们知道什么是辩斗吗?

2.结合注释理解“辩斗”什么意思?

3.感悟辩斗:体会“辩斗”争辩激烈、语速快

①用文中句子,同桌之间练一练、辩一辩。

②指名同桌进行辩斗。

③去掉文中提示语,男女生进行辩斗。

④抽生表演辩斗。

4.经过了几番辩斗,两小儿问了“谁”?那孔子到底是谁?谁为大家介绍一下!

相机理解:“孔子无法判断!〞难怪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相信大家一定已经明白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了,谁能以孔子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创设分角朗读、同桌互辩、男女生用原文辩斗、白话文表演辩斗,旨在引领学生进入“辩斗”的状态,在朗读中、辩斗中、讲故事中旨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升华主旨,悟思“辩”

1.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两小儿谁的观点正确?结合自己学过的科学知识,说说理由。

2.指名学生交流,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证明观点。

近者热而远者小——视觉

近者热而远者凉——太阳的直射、斜射

3.小结:多年两前,这是对未知的一种探索,而当时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来解答,所以孔子不能决也,而随着人类发展,对宇宙不断探索,对太阳远近的现象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是人类的一种进步。

4.今天看来两小儿的观点都不正确,那他们的争论是不是没有意义呢?

观看视频《探索太阳》,了解人类对太阳的探索从未间断过。

5.回归单元导语:“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鼓励学生像文中“两小儿”一样做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出示填空,引导背诵全文。

2.布置作业:

①基础作业:背诵课文。

②选做:确定一个观点,试着用充足的理由来说明这个观点。

【设计意图】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判断两小儿谁的观点正确,并用科学知识说明理由,体现学科之间的融合,感受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及人类的进步。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用充分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思辨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同时体会孔子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