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句译文: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就如同这眼前的画卷一样美丽,当时一下子出现了多少人中俊杰。
1、一时:当时、在当时,时间副词。
2、多少:多少个,形容词反义词连用,疑问形容词,相当于how many。
3、豪:具有高超才能与品德的人,名词。刚开始我认为这个“豪”应该是形容词,用来修饰后面的名词“杰”,但是,发现在“豪”字形容词的语义项中并没有合适的语义,才忽然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名词。相信其他人跟我是差不多的经历,我们都知道“豪杰”这个词汇,并认为自己对这个词汇已经非常熟悉了,就如同上文中的“风流”和“人物”这两个词汇,但是,如果让我们具体地去四四六六把这个词汇解释清楚,其实我们是做不到的,因为我们之前并没有学习过这种知识,也不知道如何去学习这种知识,如何把它分析和学习清楚,说到底,我们根本不具备这种思维方式。如果有人想学习这种知识,可以考虑一下我创作的《英语语法构建和传统文化研究》这本书,孔网上面有。
4、杰:才智出众的人,名词。
5、豪杰:名词近义词连用。
下阕: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第一句译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遥遥地想象一下的当年周公瑾,小乔当初嫁给了他,周公瑾肯定是有着雄健的身姿,一头乌黑亮丽浓密的秀发。
1、遥:遥遥地、遥远地,副词。
2、想:想象,动词。
3、当年:当时、那时,这个词汇与上文的“西边”和“三国”是相同的情形,都是表示时间或地点的名词用作副词,置于名词后面,修饰前面的名词,公瑾当年,其实就是,当年公瑾,当年的周公瑾。
4、小乔:《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孙策和周瑜纳娶大乔和小乔的时候,已经是赤壁之战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5、初:当初,时间副词。
6、雄:雄健的、威武的,形容词。
7、姿:姿态,名词。
8、英:光华的、光彩的,形容词。
9、发:头发,名词。“发”作为名词,也只能是这个意思了。而且,苏轼这里是在用功成名就却依然“英发”的周公瑾,和下句中“早生华发”的我进行对比。
以这里的“雄姿英发”为例,当我们去确定句子中的单个字的语义的时候,要先去确定作为修饰对象的名词的语义,名词的语义确定之后,再去确定前面的作为修饰性成分的形容词的语义,在形容词的语义中,寻找一个能够与这个名词的语义搭配使用的语义,这才是正确的解读顺序。如果先去猜想前面的形容词的语义,然后再去在后面的名词的语义中找一个能够与这个形容词的语义像对应的语义,那解读的方向肯定是失去了准头的。
第二句译文: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手里拿着羽毛制成的扇子,头上戴着青丝带做的头巾,谈笑的一会儿,密密麻麻的桅杆和成排的船橹就烧的连灰烬都没有了,滚滚浓烟也都消失了。
1、羽扇:鸟的羽毛制成的扇子。
2、纶:用青丝带做的头巾,名词,此处用作形容词。
3、巾:头巾,名词。在《三国演义》中,羽扇纶巾这一形象被赋予了诸葛亮。
4、谈笑:谈话和玩笑,此处是动词用作形容词。
5、间:一会儿、顷刻,名词。
6、樯:桅杆,名词。
7、橹: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名词。
8、灭:消失、隐没,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