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念奴娇,是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苏轼四十五岁,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史称“乌台诗案”,此时被贬黄州已两年余。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八载东坡语: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败归,由华容道,路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刘备智过人而见事迟,华容夹道皆蒹葭,若使纵火,吾无遗类矣。”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来,因以小舟载酒,饮于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鹘,亦惊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
也就是说,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苏轼与友人乘舟夜游赤壁时所赋写的,此处壮丽的风景使苏轼感触良多,让他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北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上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第一句译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浩荡的长江朝东而去,水浪无尽地冲刷拍打着江岸,一如千年以来风范一直流传下来的众多人物。
1、大江:指的是长江。
2、东:朝东、向东,副词。
3、去:流去,动词。
4、浪:水浪,名词。
5、淘:冲刷,动词。
6、尽:一直、总是,副词。
7、浪淘尽:即,浪尽淘,水浪一直在冲刷着。
8、千:千年的,形容词。
9、古:久远的、古老的,形容词。
10、风:风范、风度、韵致,名词。
11、流:流传、传布,动词,此处用作形容词,流传的。
12、物:众人、他人,名词。
13、人物:很多人。
在我运用科学的语言和语法知识,来解读这句中的“风流”和“人物”这两个词汇之前,我认为自己对这个词汇已经非常熟悉了,但是,在按照这套古文解读规范来把它们解释一遍的时候,才忽然发现,其实,自己并不知道它们确切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并不能把它们透彻地解释明白。在把它们解读出来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相信很多人,或者说,是所有的人,都是和我差不多的感悟历程。
第二句译文: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在西边的旧时的军营墙址,人们说是三国时期的周公瑾举行赤壁之战时留下的。
1、故:以前的、旧时的,形容词。
2、垒:军壁、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名词。
3、西边:看上去是名词,其实是副词,表示地点的副词,在西边、在西边的,故垒西边,其实是,西边故垒,在西边的故垒,这与英语中表示地点的地点副词修饰名词,位于名词的后面是相同的语法原理。
4、道:说、讲,动词。
5、三国:同样看上去是名词,其实是副词,表示时间的副词,在三国时期的。
6、周郎:即,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7、赤壁:进行赤壁之战的地方。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通常被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第三句译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杂乱的巨石冲向天空,骇人的波涛拍打着岸堤,回卷产生无数的水花,如同上千堆的雪花一般。
1、穿:穿通、穿破,动词。
2、惊:让人惊心的,形容词,相当于英语中的动词-ing形式修饰名词,此处的“惊”相当于frightening。
3、涛:波涛、大波浪,大的波浪谓之涛,名词。
4、拍:拍击、拍打,动词。
5、卷:回卷,动词。
6、起:产生、发生,动词。